中新網(wǎng)4月17日電 據(jù)香港文匯報報道,港府為解決長遠食水危機,正研究多個新水源方案,其中以海水化淡的可行性極高,現(xiàn)正在香港仔鴨脷洲以“逆滲透”濾膜技術試行海水化淡。
據(jù)悉,各方面進展都相當令人滿意,唯一缺憾是雖成本已較舊時蒸餾法大減,惟仍較購買和處理東江水高出近一倍。
港府去年10月展開“全面水資源管理工程策略可行性研究”,當中包括探討以海水化淡開拓新水源。水務署助理署長吳孟冬接受專訪時表示,以“逆滲透”的化淡技術,每立方米成本約8元,價格較70年代蒸餾化淡技術便宜。
鴨脷洲測試“逆滲透”法
“逆滲透”技術是利用高壓把水分子透過濾膜進行處理。港府以“逆滲透”技術試行海水化淡,首個測試地點位于屯門,因位處珠江出口下游,水質(zhì)比較混濁,但咸度較低;第二個測試地點位于鴨脷洲,受南中國海的影響,水質(zhì)偏咸但較清澈。當中為期12個月的屯門海水化淡測試,初步數(shù)據(jù)顯示“逆滲透”海水化淡技術可行;而在鴨脷洲測試海水化淡的工作,將于明年初完成。
建廠占地10公頃 需時7載
環(huán)境運輸及工務局副秘書長韋志成在接受訪問時表示,海水化淡是可行的新水源,但需詳細研究和咨詢公眾后才可決定。他說:“興建一座占地10公頃的海水化淡廠,需時6至7年,年產(chǎn)5,000萬立方米食水,約占全港20分之1的用水量。”他稱,若發(fā)展逾億立方米食水的海水化淡廠,可減少其它水資源的比重。
但落實海水化淡的最大成本障礙,是需要耗用大量能源,如果可減低能源價格,便可降低處理成本。
“全面水資源管理工程策略可行性研究”于明年中完成,當中會參考規(guī)劃署訂定的《香港2030規(guī)劃遠景與策略》,探討香港在不同發(fā)展模式下的用水需求,以制訂開拓新水源、再造水使用和保護水資源的方案,以便厘定發(fā)展海水化淡、污水循環(huán)再用的策略,以及鼓勵市民節(jié)約用水,今年底和明年中將會分階段咨詢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