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
|
賴莎死后讓人想 2000年10月31日 10:55 9月18日,以蘇聯(lián)首任總統(tǒng)戈爾巴喬夫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在莫斯科舉行專場晚會,紀念戈爾巴喬夫夫人賴莎·戈爾巴喬娃逝世一周年。賴莎于去年9月20日病故,人們對莫斯科人排著長隊向賴莎遺體告別的感人場面至今記憶猶新。仍然活躍在俄羅斯政壇上的前蘇聯(lián)總統(tǒng)戈爾巴喬夫在晚會上表示,他至今仍無法從痛失愛妻的悲傷中走出。 1999年9月20日,全球媒體幾乎都報道了蘇聯(lián)第一夫人賴莎·戈爾巴喬娃病故的消息:享年67歲的前蘇聯(lián)首位、同時也是最后一位總統(tǒng)夫人因患一種特殊性血癌,在德國一家醫(yī)院去世。 人們知道賴莎,多半是因為她有位既是前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lián)總統(tǒng),又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的丈夫。但這位昔日莫斯科大學哲學系的高材生由于在丈夫掌權時過多參政,甚至承受了比對她丈夫更多的、來自四面八方的指責。直到賴莎身患絕癥、面對死神之際,俄羅斯舉國上下,從達官顯貴到普通百姓,才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重新審視這位普通而又不凡的女性。等到賴莎的遺體運回莫斯科時,站在長長的隊伍中等候瞻仰遺容的人們終于明白,賴莎是不應該被忘記的。 人們發(fā)現(xiàn),在整個蘇聯(lián)時代,能夠讓人想起的第一夫人,或許只有兩個:一位是開創(chuàng)蘇維埃時代的一代偉人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另一位就是戈爾巴喬夫的妻子賴莎·戈爾巴喬娃。事實上,也正是因為賴莎當年敢當?shù)谝环蛉耍页赃@第一只螃蟹,她才遭遇鋪天蓋地的謾罵,她才贏得今天舉國上下的尊敬。當年賴莎沖破蘇共前輩留下的首長夫人只能當家庭主婦的規(guī)定,從廚房沖入澎湃的政治激流時,歐洲人發(fā)現(xiàn),原來俄羅斯女人竟然也如此高貴亮麗、精彩動人。賴莎讓俄羅斯女人揚眉吐氣,同時也令西方人漸漸改變了對蘇聯(lián)的看法。如今普京的妻子在日本身著和服甚至算不上新聞,但當年賴莎穿著華麗地隨夫出訪卻讓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 賴莎插手與丈夫有關的一切事物,從國家大事到衣食住行。戈爾巴喬夫說,那都是因為愛。在賴莎病危期間和逝世后,人們從這位68歲老人的一舉一動中體驗到他們的夫妻深情。于是,喜好煽情的俄羅斯媒體宣布說,他們挖掘出了“本世紀最后一個愛情故事”。妻子在德國治病期間,戈爾巴喬夫一直守護在她身邊,就像一個年輕的戀人。妻子離開后,整個世界都看到了戈爾巴喬夫哀傷而又絕望的眼神。 1953年9月,正在莫斯科大學法律系讀書的戈爾巴喬夫與同校哲學系學生賴莎結(jié)為夫妻。此后,他們在漫長的46年中從未分離。他們一起品嘗神采飛揚的幸福時刻,共同分擔人去樓空的失落時分。戈爾巴喬夫被迫退位后,賴莎用自己的支撐和保護,向人們講述了一個妻子對丈夫的無微不至和忠心耿耿。她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甚至更多。在她的積極籌劃下,戈爾巴喬夫基金會順利組建,前總統(tǒng)從此不再是一個靠回憶往事度日的閑人;她自己也為艾滋病人建立了一個康復中心。 俄羅斯對活著的社會名流通常不講斯文,但對死去的人格外尊重。而這遲到的愛戴和尊敬則更讓人感慨萬分。莫斯科人還記得去年的這個季節(jié),葉利欽總統(tǒng)下令,用政府專機將賴莎的遺體空運回國,并安葬在莫斯科名人公墓。葬禮舉行得體面又隆重。葉利欽夫人來了,普里馬科夫來了,還有成千上萬的普通公民。賴莎因死去而變得高大,她最終贏得了世人的理解和尊重。(轉(zhuǎn)自《環(huán)球時報》)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圖片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電訊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 |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