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jīng)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
《環(huán)球時報》長篇文章:美國加緊控制臺灣 2002年01月15日 21:46 本文系全文轉(zhuǎn)載,以供參考 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過,美國4個專家代表團就匆忙趕往臺灣。這些高級代表團急匆匆訪臺,任務是什么,會向臺灣當局傳達什么信息或“指示”,最為島內(nèi)各界關注。 四個代表團密集訪臺 率先訪臺的是“美臺安全檢討委員會”一行5人。這個委員會是美國國會依據(jù)2001年《國防授權法案》撥款而成立的,每年6月向國會提出有關臺海安全的機密報告,對美臺軍售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這5人行事頗為低調(diào),加上適逢新年假期,所以外界所知不多。代表團于去年12月31日在美國聽取“臺北駐美代表”程建人長達2小時的報告后,1月1日上午啟程飛赴臺灣。抵達臺灣后,代表團迅即展開一系列的活動。1月3日、4日,他們分別與在野的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談,1月7日又與陳水扁會面,并與臺“國防部”、“外交部”的官員會談,了解臺灣的“國防需求”、軍事訓練、美臺軍事交流等,甚至也很關心兩岸加入WTO之后的安全事宜。 代表團中有一位“臺灣的朋友”,名叫金德芳,是美國邁阿密大學的教授。1月6日,她接受臺灣媒體采訪時鼓吹說,臺灣與美國之間不僅應分享情報,甚至應該展開聯(lián)合軍事演習,“雙方?jīng)]有聯(lián)合軍事演習,這實在很荒謬”。她甚至說,美臺加強軍事合作當然會觸怒大陸,但“我們不應該太在意”。 緊隨“美臺安全檢討委員會”之后赴臺的是美國學者訪問團。該團1月6日從美國啟程,成員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和智囊?guī)焯m德公司等,美國國務院前負責臺灣事務的官員卜道維是成員之一。他們將在臺灣停留一周。 第三個代表團則是“赴臺參加一個研討會”,成員包括戰(zhàn)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副總裁坎貝爾、傳統(tǒng)基金會亞洲部門負責人及國際聯(lián)絡部門的負責人等。研討會將于1月11日舉行,全程公開,主題與海洋權益有關。受臺灣當局的邀請,代表團還將參觀臺軍的海軍基地。 第四個訪臺的是大西洋理事會訪問團,已于1月9日深夜抵臺。這個代表團層次很高,領隊是美國陸軍協(xié)會終身主席、退役四星上將梅里特。團員中最受矚目的是前國防部副部長司洛康,他曾主管美國防政策達7年之久,擔任過多項與國家安全有關的要職。他曾聲稱“臺灣軍艦急需現(xiàn)代化”,力主對臺軍售。據(jù)悉,訪問團出發(fā)前就準備好了討論提綱,在臺灣問題上重彈老調(diào),說什么“任何使用武力都將有不可估計的后果”。訪臺期間,該團將與臺政要“交換意見”,并將于11日下午與島內(nèi)學者舉行小范圍的研討會。 美臺軍售最令人關注 4個代表團有的是“赴臺參加學術研討會”,有的是為了“實地了解海峽兩岸關系現(xiàn)狀,以便撰寫相關報告”,但共同之處都與臺軍動向及美臺軍售有關。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有關早期預警雷達的軍售案。 1999年,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同意出售價值高達10億美元的早期預警雷達給臺灣,親臺分子莫不視之為“一大突破”。然而,臺軍高層及不少“立委”反對購買,認為這代價太大,會影響其它的武器購買項目;此外,這種預警雷達目標太大,有近10層樓高,很容易被鎖定、摧毀。所以,臺灣當局聲稱,“消化現(xiàn)有武器系統(tǒng)才是當務之急”,有意拖延,甚至想取消這項采購。 臺當局的做法引起了一些美方人士的不滿。他們多次警告說,早期預警雷達事關臺灣能否建立起導彈防御系統(tǒng),“臺灣不要誤以為美國會在臺灣遭受攻擊時提供保護傘”;臺灣若取消這項采購,“可能令美國友人不愿再積極為臺灣軍購奔走”。警告之余,他們派遣“美臺安全檢討委員會”緊急赴臺,直接要求臺“國防部長”伍世文就遠程雷達采購案向他們秘密“匯報”。 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臺灣就算有一萬個毀約的理由,也不敢不看美國的臉色。1月3日下午,“美臺安全檢討委員會”會見了伍世文。臺“國防部”高層乖乖地表示,早期預警雷達是臺美軍售的既定項目,臺方?jīng)]有改變決定的意思。 當然,也有一些美國人向臺灣當局支招!懊琅_安全檢討委員會”成員金德芳在接受臺灣媒體采訪時表示,“即使臺灣取消這項采購案,也相當合理”;臺灣可借此議題“討價還價,向美方要求最好的預警雷達”。島內(nèi)有輿論分析認為,這并非金德芳吃里扒外,而是美國人發(fā)出了一個信號:美國可以考慮給臺灣當局一個下臺階的機會。但臺灣媒體還認為,不論結(jié)果如何,臺灣都得砸進一大筆冤枉錢,買美國人推銷的所謂“好東西”。 中情局招兵買馬 美國對臺灣實行“政治扶持,軍事控制”的同時,中央情報局也加緊對臺灣進行滲透。 1月3日,臺“國安局”證實,美國中情局企圖高薪收買一名剛自臺“行政院”卸職的官員。臺灣媒體報道說,這名官員從學術界轉(zhuǎn)入“行政院”工作,曾擔任前“新聞局長”鐘琴的機要秘書,長相斯文,能力不錯,幾個月前離職,后赴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由于他與一些美國政界官員相當熟悉,因而一抵達美國,就受到中情局的高度注意。中情局官員在一名華人的陪同下,私下拜訪了他,并以支付高額酬金為誘餌,試圖招收他“從事搜集臺灣政府情報的工作”,但被拒絕。 美國對臺從事情報活動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其中,廣為人知的是“中山科學院”“張憲義叛逃事件”。在這起事件中,被中情局收買的工作人員張憲義捅出了臺灣研制核武器的秘密,使臺灣研制核武器的計劃流產(chǎn)。美臺“斷交”后,美國與臺灣仍維持情報合作關系,但并未減緩對臺灣的滲透,在臺灣收買線人的傳聞不斷。臺現(xiàn)任“行政院秘書長”邱義仁就曾被美方“接觸過”,“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更不時被影射“具有中央情報局的影子”。 此次中情局直接滲透到臺灣“政府機構”,顯然非同小可。這名離職官員的同事們心有余悸,慨嘆說,所謂的“盟友”正在拿臺灣開刀。臺灣輿論認為,中情局收買的對象“竟是政府機要人員”,暴露了美國“隨時掌握臺灣官方動向的強烈企圖”。 臺當局高層雖“相當震驚”,但不敢得罪“大老板”。“行政院”故意保持低調(diào),只強調(diào)“以后會全力防范這類事件發(fā)生”!胺▌詹空{(diào)查局”強調(diào),該局對中情局在臺人員動向“相當了解”,為中情局工作的臺籍人士并不太多!巴饨徊堪l(fā)言人”干脆裝聾作啞,說“從未聽說類似傳聞”。 政治涵義非同尋常 美國高級代表團在特殊時機訪臺,中情局目標直指臺灣當局,其背后透露出的政治涵義自然非同一般。有分析認為,中情局收買臺灣線人是一種看得見的滲透行為,而大批美國代表團訪臺不僅僅有滲透的成分,“控制臺灣”的意味似乎更濃一些。 “9·11”事件發(fā)生后,美國需要與中國合作反恐,客觀上為中美關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機;亞太經(jīng)合組織上海峰會后,中美合作的趨勢加強。臺灣當局擔心“美國的臺海政策偏向大陸”;此外,兩岸加入WTO后,島內(nèi)要求“三通”的呼聲趨于高漲,臺灣當局的大陸政策相當被動。 在上述特殊背景下,美國短期內(nèi)組成4個代表團,尤其是“美臺安全檢討委員會”這一帶有半官方性質(zhì)的代表團赴臺,無非是為了表明美國不會改變“以臺制華”的戰(zhàn)略,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陳水扁當局,從而幫助陳水扁走出“內(nèi)政、外交、大陸政策”困境。金德芳露骨地聲稱,“臺美間的軍事合作不可能走向條約化”,但雙方實際上有一個“隱形的防衛(wèi)條約”。不難看出,這些話為陳水扁撐腰壯膽的意味相當濃。 1月底,臺灣“內(nèi)閣”改組在即,美國對誰能出任新“國防部長”相當關注。美國期待一位了解美國、能與美國配合的人選,也期待一位能“繼續(xù)推動軍事改革之人”。自去年9月以來,臺當局調(diào)整軍方高層的風聲不斷,下任“部長”人選更是眾說紛紜,美國擔心無法再以“美臺軍事合作”的名義控制臺軍未來走向。一名美國高層到訪者與陳水扁會面時,特別關注文人出任臺灣“國防部長”的可行性,影響臺“國防部長”人選、將美國的意愿滲透給臺灣當局的企圖相當明顯。 (自《環(huán)球時報》2002年01月10日第一版,作者:《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 彭鳴) |
|||
|
新聞大觀| | 中新財經(jīng)| | 中新體育 | 中新影視| | 中新圖片| | 臺灣頻道| | 華人世界|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供稿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
|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