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檢視過現(xiàn)代 i10的外觀與內裝之后,跳脫印象中傳統(tǒng)A級距小車的表現(xiàn),確實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實際上路的階段,試車組從臺北市區(qū)來到周休二日的出游勝地淡水,藉由市區(qū)與快速道路的環(huán)境,感受1.1升汽油引擎是否足夠肩負起驅策i10的任務。
1.1升引擎設定,著重低轉速扭力發(fā)揮
雖然在2008年夏天,原廠為i10車系追加了動力較大的1.2升汽油引擎,但廠家為了能在售價上取得優(yōu)勢,因此導入國內的i10仍搭載1.1升汽油引擎,擁有66hp/5600rpm的最大馬力,以及99n•m/2800rpm的最大扭力,并搭配四速自動變速箱。
即便在性能數(shù)據(jù)上并不出色,但在原廠的刻意調校下,i10在起步時的表現(xiàn)頗為輕快,而駛入車流擁擠繁忙的市區(qū)道路,憑借僅僅970公斤的空車凈重,以及引擎轉速僅僅2,800 rpm便可發(fā)揮的最大扭力,即便搭載了四名成人與隨行的攝影器材,i10在市區(qū)穿梭絲毫未見力不從心的感受,四速自排變速箱也有平順的換檔表現(xiàn)。
轉向手感輕巧,市區(qū)穿梭靈活
定位為適合都會地區(qū)通勤代步的交通工具,i10采用了被原廠稱為MDPS的速度感應式動力方向盤,在低速行駛時,方向盤手感極為輕巧,搭配迷你的A級車身尺碼,駛入狹窄的巷弄或路邊停車,即便是初次駕駛i10的人也能夠輕松上手,值得一提的是,i10的回轉半徑僅僅只有4.75米,在試車組整日的拍照過程中,進行回轉動作幾乎未曾排入過倒檔。
鎖定歐陸地區(qū)為主要市場的i10,在懸掛設定上有別于過往的現(xiàn)代車款,硬朗的懸掛設定讓駕駛人擁有清晰的路感,頗有置身歐系掀背小車的錯覺,不過為了在有限的尺碼中爭取最大的乘座空間,因此i10將車輪盡可能置于車身的四個角落,在偏硬的懸掛設定下,行駛于平整度不佳的路面時,后座乘員將感受到較明顯的顛簸,略為減損了舒適性。
硬朗懸掛設定,高速穩(wěn)定性讓人贊賞
在快速道路上,雖然隨著車速的增加,當時速來到80公里以上,i10在加速時的貼背感便明顯趨緩,即便是大腳全油門Kick Down,也只見時速表指針緩慢爬升,駕駛人能感受的加速力道也相當有限,但若打消熱血的念頭,i10仍然有著稱職的表現(xiàn),讓人驚喜的是,過去A級車款在高速行駛時常見的漂浮感,在下盤功夫扎實的i10上幾乎未曾出現(xiàn),變換車道也能給駕駛人充足的信心。
來到淡水,雖然時間僅僅只在四月,但正午時分的天氣仍然讓人發(fā)汗,但駕著搭載1.1升的汽油引擎的i10,在整日的行程中,試車組都只需開起第一段空調便能抵擋車外的高溫,出色的冷房效果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結束例行的拍照行程與用餐過后,試車組決定給i10更嚴苛的考驗,取道陽金公路返回臺北。
上坡路段動力略嫌不足,手動降檔提升過彎順暢
轉入陽金公路之后,連串的上坡路段,對于僅搭載1.1升汽油引擎的i10是個不小個考驗,以固定D文件的標準自動模式行駛于山路,i10對于上下坡的敏銳度頓時提升,隨著加速力道的增減,駕駛人可明顯感受到上下坡之間的轉換。
若處于直線路段,大腳油門下仍能在1、2秒后獲得動力支持,但在面臨彎角時,駕著未提供手自動模式的i10,則只能借著自行手動將檔位于D檔與2檔間切換,在進彎前退入2檔將轉速維持在2,800 rpm上下,雖然耳邊的引擎聲浪增大,但較為充裕的動力支持,將使得過彎動作更加順暢。
隨著上坡路段的減少,對于車輛動力的需求降低,讓試車組更能專注于體驗i10的操控表現(xiàn)。雖然有著較高車身的先天弱勢,但硬朗的懸掛設定,讓i10在過彎時的側頃反應未如預期中明顯,回復動作也頗為迅速,較可惜的是,即便MDPS速度感應式動力方向盤的輔助力道較市區(qū)行駛時降低,但整體操控感仍嫌輕手,雖然面對刁鉆急彎時能帶來靈活的表現(xiàn),在高速彎角時卻讓車身穩(wěn)定性受到影響,降低了駕駛人操控的信心。
切中市場需求,問鼎最佳代步車
在原廠的全球化布局下,i10車系以現(xiàn)代位于印度的工廠為生產(chǎn)基地,供應歐陸等主要市場的需求,而國內所引進的i10,自然也是來自這個近來因電影「貧民百萬富翁」而受到矚目的國度。
雖然受到產(chǎn)品設定的先天限制,i10的表現(xiàn)并非十全十美,但包括好開、省油以及寬敞空間等主要元素,都切中了消費市場的需求,讓其有著問鼎國內最佳代步車的十足潛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