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jīng)該報許可。)
曾經(jīng)的人類寵兒,如今卻成了全民公敵,這個從石油提煉出來的輕便玩意兒究竟做錯了什么?中國以及其他國家要想徹底拋棄它們有那么容易嗎?
中國又準備回到20年前的“菜籃子”時代了。
國務院辦公廳最近下發(fā)通知,要求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停止生產(chǎn)超薄塑料購物袋,并取消對塑料購物袋的無償使用。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根據(jù)中國塑料袋協(xié)會塑料再生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董金獅說法,“每個塑料袋0.3元的價格是一個超市和消費者都可以接受的價格!
這么做的 不僅是中國。1月10日,紐約市議會通過一項法案,要求各大商場和零售連鎖店回收和循環(huán)使用它們向購物者提供的塑料袋,這項法案將在紐約市長簽署后6個月生效。同樣在10日,澳大利亞政府對外宣布,要求超市將分階段停止使用塑料購物袋,這項計劃將于2008年底前開始實施。在此之前,英國首相布朗在去年11月19號表示,英國將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最近,倫敦附近的一些小鎮(zhèn)已經(jīng)在實施這一政策。而法國從2010年1月1日起,也將在全國范圍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塑料袋緣何“失寵”
106年前,當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fā)明這種既輕便又結實的包裝物時,人類還以“科技革命”來形容這一創(chuàng)舉?扇缃,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發(fā)明”卻成了它最通常的注解。
根據(jù)公開資料顯示,塑料袋大都是用不可再生降解材料生產(chǎn)的,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爛,并且嚴重污染土壤。而焚燒所產(chǎn)生的有害煙塵和有毒氣體二惡英,還會造成對大氣環(huán)境的污染。在中國,僅每天買菜就要用掉10億只塑料袋,其他場合塑料袋的用量每天也在20億只以上。此外,濫用塑料袋也容易造成資源浪費。2006年,中國連鎖經(jīng)營協(xié)會公布的《超市節(jié)能報告》研究發(fā)現(xiàn),營業(yè)面積在8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綜合超市,包裝物,包括包裝袋、撕裂袋、包裝盒等年費用額超過40萬元,占門店銷售額的0.5%。
塑料袋的“失寵”還跟石油緊缺有關,這一產(chǎn)品的原材料價格已經(jīng)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
經(jīng)濟杠桿只能治標
雖然有權威專家樂觀預計,利用經(jīng)濟杠桿在中國實行這一政策將會有效降低三分之二的塑料袋使用量,但上令能否下達,商家和消費者能否接受最終的價格,卻仍然是個未知數(shù)。在這一方面,國外一些做法或許值得借鑒。
早在上世紀70年代起,德國超市就開始有償提供塑料袋,售價每個10到15歐分,但是德國并不是強制執(zhí)行,也有一些商家仍然在無償提供塑料袋。德國的措施很快引起歐洲其他國家的效仿,有些國家甚至增收額外的環(huán)保稅。
然而,也有失敗的例子。愛爾蘭自從2002年起收取15歐分以來,人均每年消費328個塑料袋降到21個。可是最近,這一數(shù)字正在逐漸反彈。對于愛爾蘭民眾而言,15歐分畢竟不是什么大的負擔。
治本要從源頭抓起
看來,要想完全讓塑料袋淡出市場,僅僅依賴經(jīng)濟杠桿是遠遠不夠的。
近日,德國一位環(huán)境官員就表示,德國現(xiàn)在和以后都不會考慮禁用塑料袋。因為在德國使用的塑料袋本身就是環(huán)保型塑料袋。此外,德國較完善的物質循環(huán)再生體系,使塑料袋可以100%的回收和再利用。
而1991年開始實施的《包裝法》也為德國遏制塑料袋消費起到重要作用。根據(jù)這部法律規(guī)定,在德國,商品的制造商、貿易商和進口商必須承擔商品包裝以及回收再利用的費用。其中,回收成本最高就是塑料袋。因此,德國的商家最不愛用塑料紙袋來包裝商品。
我們再來看看 孟加拉,在該國首都達卡,購物場所使用的都是免費的牛皮紙或麻布袋。除了在自由市場會提供少量塑料袋之外,在超市絕對沒有它們的身影,記者使用的還是從國內帶來的塑料袋。這源于2002年3月該國的一道禁令——關閉315家生產(chǎn)塑料袋的工廠。在實施這項禁令以前,首都達卡的950萬人每天要消耗1000萬只塑料袋。結果,禁令使塑料袋的用量減少了90%。
彈性措施更得人心
與強制性措施相比,一些彈性的做法或許更容易讓商家和消費者接受。
自2007年4月18日起,新加坡國家環(huán)境局規(guī)定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三為非強制性的“自備購物袋日”。在這一天,鼓勵全國公眾自備購物袋,或者向商家購買環(huán)保布袋,若索要塑料袋則須付每個0.1新元(約合0.5元人民幣),這筆錢將捐給新加坡環(huán)境理事會作為環(huán)保活動經(jīng)費。
在日本,處理權則完全交給商家。在日本的《容器包裝循環(huán)利用法》中,并沒有出現(xiàn)對塑料袋進行收費的內容,而是規(guī)定大量使用塑料袋的商家有義務制定塑料袋等包裝的削減目標和執(zhí)行措施,并向日本包裝循環(huán)利用協(xié)會進行匯報。
日本之所以沒有采取強制收費措施,是因為政府擔心明確規(guī)定會侵害商家銷售自由,所以采取商家自主協(xié)定的方式,并至少在便利店和超市進行推廣。
商家:自主限用事半功倍
政府給商家多大的自主權,成為這項政策能否順利推行的關鍵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在國務院下發(fā)限用塑料袋的通知之后,中國一些大型超市均表示會接受。而在此之前,許多超市早已悄悄在推行有償環(huán)保購物袋,甚至還有超市準備將一些員工的舊工服改造成購物袋,無償提供給消費者。
但是由于國務院對塑料袋價格并未作出規(guī)定,有消費者就擔心,不同商家很可能通過不同的定價來吸引客源。在國外已經(jīng)有這樣的先例。日本一些超市就由于塑料袋價格不統(tǒng)一,為吸引顧客,個別商家使出“別人收費我家免費”的對策。倫敦的情形也不容樂觀。前不久英國首相布朗要跟商家進行商議,但并不順利。有商家就認為,塑料袋的污染在整個污染中占的比例很小,而且便捷程度高,又比紙更衛(wèi)生,消耗材料更少。
顯然,政府給商家多大的自主權,成為這項政策能否順利推行的關鍵。
把決定權交給商家
商家不配合就重罰?這看上去有效,但未必可行。
去年11月,試行有償塑料袋政策的深圳市政府就曾考慮對向顧客免費發(fā)放塑料袋的商家罰款5萬元人民幣,但這一舉動遭到了商家們的反對。也許惟有讓商家自主決定,才能事半功倍。
最近,日本的“7-11便利店”集團制定了35%的塑料袋削減目標。便利店采取了在店鋪設置宣傳削減塑料袋的可愛的宣傳牌,鼓勵店員主動詢問顧客是否需要塑料袋,并按照顧客購買商品的實際大小提供適合的塑料袋。
也有主動收費的。從2007年1月10日開始,京都市的三個大型超市實行塑料袋收費化。其中一家超市的經(jīng)理解釋收費原因時說:“如果塑料袋削減目標在30%左右的話,只鼓勵消費者使用購物袋就可以,但我們的目標是50%,所以只能通過采取收費措施才可能達到!
商家高招層出不窮
在同樣沒有推行有償使用塑料袋政策的華盛頓,有一兩家超市獨辟蹊徑——如果消費者購物時拿上次的袋子,可以免除5美分的消費額。這樣的鼓勵也在新加坡上演,在“自備購物袋日”,如果在新加坡最大的連鎖超市企業(yè)職工總會平價超市購物,凡滿10新元又不索要塑料袋的消費者可獲得0.1新元回扣。根據(jù)統(tǒng)計,因為這一措施,當天塑料袋使用量比平日減少了30%至80%,并且至今已售出了6萬個環(huán)保布袋。
不過,即便是要推銷環(huán)保購物袋,也得時尚別致才能有人來買。在日本,甚至出現(xiàn)了一種折疊購物袋,類似折疊雨傘,這個長寬都是40厘米的購物袋折幾下后就和鉛筆盒一樣大小,揣在兜里或者放在書包角落里都不占地。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