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某外企工作的小王和小張最近都在投資基金,不過投資的風格卻大相徑庭。小王剛開始學投資,但是相信勤能補拙,每天晚上工作完之后不管多晚,都要看一下基金的凈值,分析一下大盤的走勢,基金重倉股的走勢,計算一下要不要贖回;而小張忙完工作,就去休息了,開始還上網查查凈值,后來基本就是不聞不問了。
這樣一年多下來,在換了幾只基金,交易了十多個來回之后,小王終于獲得了60%多的收益,而那邊小張,偶然一查,已經獲得一倍半還要多的收益,盡管他投資的基金也并不在漲的最多的基金之列。
這樣的結果是否合理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像上面小王這樣“出力不討好”的例子還有很多,投資基金有時就要“懶”一點,學一點懶的哲學。
首先,大部分投資者都難以超越市場,希望靠自己的分析掌握大盤漲跌的脈絡就更難了。許多投資者在贖回之后,總想再等到至少跌夠手續(xù)費之后再重新進入,于是在等待中又錯過了一波新的升勢。
其次,不斷的申購贖回損失了大量的手續(xù)費。對于頻繁操作的投資者來說,申購贖回的手續(xù)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再者,各個基金配置證券各有特點,在各板塊輪番上漲的過程中的在不同時段,上漲速度也略有不同,不斷追逐前期熱門基金的基民,很有可能剛好趕上該基金業(yè)績增長的低迷期。
因此,指望靠頻繁的操作獲得超額收益往往都適得其反。股市有諺語說“手中有股,心中無股”,投資基金同樣需要心態(tài)平和,穩(wěn)定持有,忽略短期的漲漲跌跌,不讓對投資的研究成為享受生活的累贅。(寶盈基金 于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