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福利一区福利三区,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91天天操,91在线高清,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深夜视频在线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專家:中美對話關注貿易話題 有利緩和經貿矛盾(2)
2010年05月24日 09:54 來源:中國證券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貿易或是熱點話題

  中國證券報:在當前的背景下,此次對話與以往有何不同?

  李健:去年對話正值金融危機過程當中,當時中美考慮的是如何攜手度過危機。在此次對話時,全球經濟已開始復蘇,但復蘇仍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包括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都會影響復蘇進程,歐洲經濟調整也需要中國、美國的配合。另外,后危機時代中美兩國都需要解決各國經濟結構性問題。

  溥樂伯:在后危機時代,從廣義上講,我們還是關注貿易的平衡、中國國內消費的增加、美國出口的增加和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當然,能源和環(huán)保也是重要領域。我們對中國消費的前景看好,也希望中國在市場準入上能有更多的行動。金融改革和醫(yī)療改革相關領域也是我們感興趣的地方。

  中國證券報:在經濟領域,本輪對話有哪些看點?

  沈大偉:中美雙方各有訴求。中方首先是希望得到美方對其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這可以使美國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例大大減少;二是希望美方減少對中國投資的歧視,獲得美方對其投資的歡迎和環(huán)境保證;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方希望美方放松高技術產品的出口管制,眼下奧巴馬政府正在考慮重新評估出口管制體系;第四是減少對華貿易制裁,希望其評估貿易壁壘;第五是人民幣匯率問題,中方希望美方停止在這一問題上繼續(xù)進行說教;第六是中國希望美國確保其購買的巨額美國國債的安全性,并要求美國關注國內儲蓄率和財政政策。

  從美方來講,一是希望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增加消費;二是希望中國協(xié)助維護全球金融穩(wěn)定;三是擴大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和投資;四是希望獲得中國對其改革國際金融機構立場的支持;五是希望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業(yè)和國內分銷領域,并解決知識產權問題;六是提高美國企業(yè)在華經營環(huán)境的透明度。

  但要記住,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不是談判,不會立即達到成果。預計本次對話會和上一次一樣,會產生聯(lián)合聲明性質的文件。事實上,中美之間還有很多對話機制,比如中美商貿聯(lián)委會、中美投資論壇等,每年雙方都有大概50-60個相關的交流磋商對話。

  溥樂伯:美國方面可能更關注貿易平衡問題,另外就是投資環(huán)境和市場準入。而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我們認為人民幣不單是一個中美間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多邊、多層次的問題,讓人民幣升值不是解決貿易不平衡的根本途徑。

  切實落實對話成果

  中國證券報:如何評價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的成果和進展?

  溥樂伯:去年首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的具體落實情況需在今年結束后才有大體的了解,但從往屆對話結果來看,還是取得了良好成效。相關部門和企業(yè)間都簽訂了不少的諒解備忘錄,相關合作正在進行并取得了不錯的進展。這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雙方之間最重要的就是增強相互理解。

  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是一個多層次、多部門且內容豐富的對話,它是一個長期可持續(xù)的機制,且受到兩國元首的高度重視,這個機制效果是相當不錯的。奧巴馬政府希望將這種對話發(fā)展成為長期機制,而美國在華企業(yè)也希望這種高級別的對話能夠持續(xù)下去。另外,對話也允許變革和調整,比如雷曼兄弟倒閉后,兩國政府對國際金融監(jiān)管和金融危機蔓延的探討就是一種體現(xiàn),總之我們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雙邊機制。

  沈大偉: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的一大問題是沒有建立相關跟進機構。我個人更傾向于成立一個工作組,對對話產生的共識和成果進行跟進,并在來年的對話中將具體執(zhí)行情況進行反饋。我想中美雙方可能會對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的制度化進行討論,這將具有更積極的意義。

  我認為兩國之間建立穩(wěn)固關系需要兩個“I”,即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和相互依賴(Interdependence)。對于中美雙方關系的制度化來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這種制度相對穩(wěn)固,但我認為還不夠。在過去30年里,中美兩國政府都對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雙邊關系已經成熟了許多,F(xiàn)在的中國更強大、更自信,中美兩國需要建立戰(zhàn)略互信,這也是對話要涉及的問題。

參與互動(0)
【編輯:王文舉】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