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市場的主體不愿意或者是無能力克服他們的問題,監(jiān)管機構必須采取措施,來保護存款人和投資者的利益,這是監(jiān)管機構的職責!
一向以出言謹慎而著稱的銀監(jiān)會主席劉明康,在博鰲論壇上率先公開上述救市言論,被媒體稱為“吹響了政府救市集結號”。財政部門卻稱,關于降低或改為單邊征收印花稅的大方向已定,只是在操作上“存在技術性障礙”。“5·30只需要小半夜的時間可以將兩個市場的交易系統(tǒng)調(diào)整好;降低印花稅難道一年還調(diào)不好設備?”這讓人殊為不解。
其實,降低印花稅無關救市,只關公平,是對過去決策偏頗的一種自我糾正。這已經(jīng)形成共識。我只是用權威數(shù)據(jù)再次指謬。自去年5月30日起,股票交易印花稅由0.1%調(diào)整為0.3%,當年的征收額就達到2005億元。如果加上券商傭金,2007年股民累計付出了3000多億元的交易成本,遠遠超過了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全部凈利潤2646億元。而今年一季度我國證券交易印花稅完成597億元,同比增長387.8%,也已超過2007年上市公司分紅500億的總規(guī)模!
與印花稅稅收猛增相反的卻是,高達6124點的上證綜指僅半年時間,就跌破了3100點,大多數(shù)股票價格被腰斬,亦創(chuàng)下了中國股市之最,在世界股市中也實屬罕見。同比增長接近4倍的印花稅竟像強勁的抽血機,令股民成了吐血納稅的模范。這,與其說是對過高的印花稅成本的無奈,不如說是對其不公正的嘲諷。
這種世界上少有的高額印花稅率,不單抑制了投資者的交易積極性,讓股民大眾喪失了信心,而且對政府公信力產(chǎn)生了懷疑。許多國家已取消印花稅,即使有少數(shù)國家仍在收取但稅率遠遠低于中國,尤其是物價膨脹讓國民收入增長大幅縮水的情境下,顯得特別的突出。況且在全球經(jīng)濟增速放緩物價高企的背景下,歐美等市場經(jīng)濟國家都不約而同祭出“減稅”。遺憾的是盡管千呼萬喚減稅讓利,藏富于民,卻少有具體的政策出臺,更無實際行動取信于股民。
從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創(chuàng)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chǎn)性收入”,到2008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優(yōu)化資本市場結構,促進股票市場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曾經(jīng)使許多投資者感到振奮。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政府的莊重承諾。政府及早減征印花稅、限制大小非解禁、嚴控再融資,用郎咸平教授的話說,那就是政府的信托責任。
但令人不解的是,雖然有業(yè)界人士呼吁,但連自我糾偏的降低印花稅一著棋也千呼萬喚未出來,有關部門竟然以“技術性障礙”搪塞眾口。何為“技術性障礙”?也有人稱,相關部門反對。如果是這樣,就并非“技術性障礙”,而是部門利益在作祟,太令人心寒了。(劉效仁)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