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1日電 北京青年報報道,曾以《哲學與人生》風靡內地的臺灣學者傅佩榮,昨天赴京參加北大今明兩天舉辦的“儒商華夏論壇”。對于當前的“國學熱”,他表示,“基本上,我是贊成‘國學熱’的”。不過他也指出:“沒有必要因為爭議的存在,就把矛頭指向好不容易培養(yǎng)起來的公眾的國學熱情!
傅佩榮1950年出生于臺灣,祖籍上海。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yè),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后從西方哲學改為專事中國古典哲學。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客座教授。
報道稱,一進入自由提問階段,記者便把內地“國學熱”3個字拋給他。傅佩榮說:“我是贊成‘國學熱’的,因為這樣,總比熱影星、熱歌星、熱電腦游戲好。認識自己的文化,無論如何總是勝過崇洋媚外的!痹谒磥,30歲之前應該讀讀“儒家”,以“努力與社會建立適當的關系”;40歲之后可以讀“道家”,“人到中年,是非成敗,莊子勸人看開”;50歲以后可以讀《易經》,“便于人把握全局”。
但是對“國學熱”,傅佩榮也是有憂慮的。“認為中華文化全面優(yōu)于西方文化”,而在建立對自己文化的信心之外,忽略“兼顧對世界文化作適當的評價”,也是可怕的。
至于圍繞“國學熱”生發(fā)的諸多爭議,在他看來很正常———學術“無爭不興”。國學熱也引起一些批評的聲浪,主要針對主講者對于經典的“詮釋”而發(fā)!笆聦嵣,專業(yè)學者對于經典的理解,不少依然缺乏共識,更不容易讓一般老百姓來明白這一類的爭論!痹诟蹬鍢s看來,當下,很難說誰的解讀就一定是“權威”!坝捎趯W者的專長不同,在取舍時難免各有所重。歷代古人的著作(從先秦直到清代),不論文史哲,都有值得欣賞的架構!
他認為,“沒有必要因為爭議的存在,就把矛頭指向好不容易培養(yǎng)起來的公眾的國學熱情。學者有什么問題,完全可以開學術會議,學界自己來探討。”(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