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久經(jīng)考驗的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原委員,國防部原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第一政治委員蕭克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08年10月24日12時5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蕭克同志1927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蕭克簡歷
當代軍事家、軍事教育家。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生于1906年,湖南省嘉禾縣泮頭鄉(xiāng)小街田村人。出生于書香門第,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1926年參加國民革命軍,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七十一團連長。參加了北伐戰(zhàn)爭、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任紅軍營長、縱隊參謀長、師長,紅八軍軍長,紅六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軍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冀熱察挺進軍司令員,晉察冀軍區(qū)副司令員,冀熱遼軍區(qū)司令員。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華北軍區(qū)副司令員兼華北軍政大學副校長,第四野戰(zhàn)軍參謀長兼中南軍區(qū)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央軍委軍訓部部長,訓練總監(jiān)部副部長、部長,國防部副部長,農(nóng)墾部副部長,解放軍軍政大學校長,國防部副部長兼軍事學院院長和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第一至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政協(xié)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晚年致力于軍事學、黨史、軍史、戰(zhàn)史的研究。主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朱毛紅軍側(cè)記》,發(fā)表多篇文章。著有《浴血羅霄》,獲1988年茅盾文學獎榮譽獎。主編百卷巨著《中華文化通志》。出版《蕭克回憶錄》、《蕭克詩稿》。
蕭克:沙場文壇傳奇一生
蕭克將軍,圓腦,高額,劍眉上揚,雙目清澈。
蕭克將軍,去世前是唯一在世的紅軍高級將領,也是目前健在的開國上將中,唯一同時參加過國民革命軍、北伐戰(zhàn)爭和八一南昌起義的將軍,并且,在眾多的開國將軍中,他還是唯一寫過長篇小說并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將軍。
徜徉在北京西城區(qū)的一個胡同中,可以覓到一個略顯陳舊的四合院,四周的街坊們說:“這是蕭老將軍的家!痹捳Z之親切,竟沒有一點“高攀”之嫌。
出身書香門第從戎加入鐵軍
蕭克出生于湖南省嘉禾縣小街田村,家里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及一個妹妹。嘉禾地處湘南,名為禾倉,實際是窮鄉(xiāng)僻壤。蕭克家里生活頗為艱難。
蕭克的祖上幾代都是讀書人,父親5兄弟中有3個是讀書人出身,其中三伯父的學問最好,家里收藏了許多書,蕭克最愛到三伯父家去翻書看。三伯父是位愛國文人,對袁世凱復辟充滿了仇恨。
蕭克決定走上革命道路卻是因為報家仇。蕭克的大哥性格剛烈,因此得罪了當?shù)卮蟮刂魇捜是铩?923年春,由于蕭仁秋的陷害,蕭克的大哥被團防局抓走,當天就被殺害。兄長死于非命,致使喜愛文學的蕭克產(chǎn)生學武報仇的念頭。
1926年2月,蕭克辭別家鄉(xiāng),遠赴廣州考上了中央軍事委員會憲兵教練所第二期,正式走上軍事道路。畢業(yè)后的蕭克于次年3月輾轉(zhuǎn)來到十一軍二十四師(葉挺任師長),被分配到七十一團三連當政治指導員,成為“鐵軍”一員。
1927年4月到7月,蔣介石在上海、許克祥在長沙、汪精衛(wèi)在武漢先后發(fā)動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進步人士。就在這血雨腥風的危急關頭,蕭克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走上了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身的道路。
《浴血羅霄》曾獲矛盾文學獎榮譽獎
在蕭克工作過的辦公室里,有一排偌大的筆架,毛筆懸掛。鮮為人知的是,蕭克曾仰仗一筆好字糊口。1927年南昌起義后,蕭克隨起義部隊南下,遭到伏擊后,部隊潰散,蕭克流落到廣州時已身無分文。為了生存,蕭克在一個老先生的賣字攤子上留了下來,一天掙幾毛錢解決生計問題。
一直到耄耋之年,蕭克寫字時仍很講究“四正”,即心正、身正、紙正、筆正。蕭克不僅愛好書法,還嗜書如命。
正像斯諾前夫人在《中國老一輩革命家(自傳)》中所評價的那樣:“像周恩來、徐向前和毛澤東一樣,蕭克是中國人所稱的‘軍人學者’的再世!
蕭克對文學創(chuàng)作也一直非常有興趣。1985年底,蕭克從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的職位上退下來時,曾作詩自嘆:“既感事太多,尤嘆時間少。雖老不知疲,愈老愈難了。”這“難了”之事,指的便是將軍一生所喜愛的文學創(chuàng)作。
說到蕭克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赫赫“戰(zhàn)績”,最值得稱道的便是那本被著名作家夏衍稱為“中國當代軍事文學史中一部奇書”的《浴血羅霄》。1988年建軍節(jié)前夕,誕生于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硝煙之中的《浴血羅霄》,終于跨越半個世紀出版,并于1991年3月榮獲1984—1988年度茅盾文學獎榮譽獎。經(jīng)夏衍等介紹,蕭克成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浴血羅霄》以第四次反“圍剿”時期羅霄山脈紅軍一支小游擊隊伍成長的歷程為故事主線,以此展現(xiàn)中國革命力量的興起。
心系教育濃郁鄉(xiāng)情
由于自己從小便愛讀書,并嘗到因家境貧寒而不能上學的苦楚,蕭克把一腔回報桑梓的拳拳赤子情,全都傾注在發(fā)展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上。
1998年,為了參加湘南起義70周年紀念活動,91歲高齡的蕭克回到家鄉(xiāng)嘉禾縣小街田村,看到村里孩子上學難,他就多方牽線搭橋,促成3位香港實業(yè)家捐資25萬元建成了小街田希望小學。同時,為了給孩子們增添精神食糧,蕭克還向縣圖書館捐贈了萬余冊圖書,縣圖書館為此專門設立了“蕭克捐書專藏室”。
“離家半紀經(jīng)百戰(zhàn),至今耄耋始還鄉(xiāng)。全村老小傾家出,季子歸來無錦裳。”這首名為《還鄉(xiāng)吟》的詩是1981年12月,蕭克離家54年后第一次回家鄉(xiāng)時所作。那次,蕭克讓司機在村口停車,自己摘下帽子,步行進村,他深情地說:“我是回家,不是來視察,是一個人民的兒子回故鄉(xiāng)!1988年,老人第二次回來時,還召集村民在一塊空地上開了個會,號召大家:“要勤勞,把事情做好,地種好……”
蕭克對自己的親屬,要求十分嚴格。有一年,一個侄兒的孫女想當兵,體檢時個頭矮了一點兒,他們抱著一絲希望找到蕭克那兒,蕭克的兒子知道后說,老爺子是不會讓走后門兒的,我們不能壞了規(guī)矩。
把江西當?shù)诙枢l(xiāng)
1958年,全軍開展“反教條主義”運動,蕭克被打為“反黨集團核心”,調(diào)任農(nóng)墾部副部長。1968年1月,解放軍“支左小組”進入農(nóng)墾部開展“大清查”,蕭克再次被隔離審查。已過花甲之年的他在1969年12月被安排去江西永修的“五七”干!敖邮茉俳逃驮賹彶椤。永修的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山里的冬天特別潮濕陰冷,凍得實在受不了,蕭克就用跑步、劈柴等方法來取暖。
但他卻把江西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他在《回憶錄》里這樣寫道:我對江西有著難以割舍的特殊感情,我最早參加戰(zhàn)爭(北伐戰(zhàn)爭)是在江西,參加八一起義是在江西,在井岡山時期跟著朱德、毛澤東打游擊還是在江西,我指揮紅軍游擊兵團作戰(zhàn)的主要地方還是在江西……無論我走到哪里,只要我一想到江西,便會從心底涌起一股鄉(xiāng)土般的戀情……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