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前閱兵一年比一年壯觀 人民軍隊現(xiàn)代化步伐越邁越大
1950年10月2日的《文匯報》,在頭版頭條的顯著位置刊登了本報記者發(fā)自天安門廣場的報道《首都國慶盛典歡聲入云毛主席親臨慶祝會朱總司令檢閱三軍》:
“【本報北京一日專電】 首都慶祝首屆國慶節(jié)檢閱陸、海、空軍部隊及群眾游行大會,十一時整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全國戰(zhàn)斗英雄勞動模范代表團、各民族代表團、世界民主青年聯(lián)盟代表團及十七個國家外交使節(jié),皆來觀禮。參加檢閱的陸、海、空軍及參加游行工、農(nóng)、青年、學生、機關(guān)及市民等隊伍,約四十余萬人。
“當毛澤東主席在檢閱臺上出現(xiàn)時,全場激起歷久不息的春雷似的掌聲歡呼。在檢閱臺上的,尚有中央人民政府首長及全國委員會委員。
“在五十四門禮炮齊鳴廿八響后,檢閱開始。朱德總司令乘指揮車繞場一周,檢閱在場中整齊排列的軍隊,接著朱總司令便走上城樓宣讀檢閱命令,在命令中強調(diào)說:‘我命令你們,以加強充分準備,建設(shè)強大的國防軍,解放臺灣、西藏,保衛(wèi)祖國!’于是開始分列式檢閱。……”
孫國楨告訴我們,從1951年他直接擔任海軍閱兵方隊總教練起,在他印象中,天安門的國慶閱兵一年比一年壯觀。
1951年走在國慶閱兵方隊最前列的,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功勛卓著的高級軍官組成的軍事學院方隊。1951年1月成立的軍事學院,是我軍創(chuàng)建的第一所軍事高等院校,標志著我軍現(xiàn)代化軍事科學的起步。
那年,行進在高射炮部隊方陣后面的,是今天的人們已經(jīng)想不到的探照燈部隊方陣。
1952年,首都國慶閱兵受閱方隊中,軍事院校的方隊比前幾次閱兵時明顯增多,這是因為軍委、總部和各軍兵種都相繼建立了各類軍事院校,全軍的正規(guī)化、現(xiàn)代化建設(shè)全面推進。公安部隊也首次亮相國慶閱兵場。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來自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朝鮮族、黎族、撒拉族、土家族等十多個民族組成的民兵方隊,他們穿著色彩鮮艷的民族服裝,握著新式的輕武器,展示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
1953年,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協(xié)定終于簽訂,我國開始實施國家經(jīng)濟建設(shè)第一個五年計劃。這年的國慶節(jié),老百姓的心中充滿了勝利的自豪感。當閱兵式上,40萬群眾看到在朝鮮戰(zhàn)場上立下功勛的“喀秋莎”火箭炮威武雄壯的陣容時,全場發(fā)出了海嘯一樣的歡呼聲。
1954年的國慶典禮有50多萬人參加。檢閱受閱部隊的是國防部長彭德懷元帥。分列式上,走在最前面的是徒步方隊,每個方隊由200人編成,橫排面20人,共10個排面。在步兵方隊后面的是騎兵部隊,來自內(nèi)蒙古大草原,共編成6個方隊。棗紅色的、黃色的、白色的、黑色的……每個方隊的馬匹是同一種毛色,踏著《騎兵進行曲》的旋律,“鐵騎旋風”們英姿勃發(fā)地行進在天安門廣場。
接著是三輪摩托車團、摩托步兵團、傘兵部隊、炮兵部隊、坦克部隊依次通過檢閱臺。這是我軍的傘兵部隊首次亮相于國慶閱兵典禮。炮兵方陣打頭的是120毫米重迫擊炮方隊,其后為57毫米反坦克炮、76.2毫米野炮、122毫米榴彈炮、132毫米火箭炮、探照燈、37毫米高炮、85毫米高炮、152毫米加農(nóng)榴彈炮、NC-2號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和Cy-122毫米自行火炮方隊。
當炮兵部隊通過時,航空兵受閱機隊也飛臨天安門廣場上空。受閱的航空兵由111架作戰(zhàn)飛機組成,由3機按三角形編隊,從幾個機場起飛。按低空、小間距、逐隊跟進,準時飛抵指定空域。飛在最前面的,是由1架杜-4重型轟炸機和兩架米格-15比斯型殲擊機護航的帶隊機群,接著是4個轟炸機團和兩個殲擊機團。
“看著這些火炮、坦克和飛機,我們心里高興!”孫國楨老人依然沉浸在當年的興奮中,“如果說,1949年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我們展示的還是‘萬國牌’的雜牌武器,那國慶5周年的閱兵式上,我軍的裝甲兵武器和飛機已經(jīng)基本統(tǒng)一為‘蘇式裝備’。盡管我國軍工產(chǎn)業(yè)起步不久,這些裝備還是‘照貓畫虎’的仿蘇式武器,但基本都已在國內(nèi)生產(chǎn),不是過去那樣花錢直接買來的。這還表明,我軍已經(jīng)從過去的單一陸軍,成長為由諸軍兵種編成的人民軍隊了!
1954年以后,首都的國慶閱兵部隊中沒有了騎兵的身影。畜力在國慶閱兵中的退出,從一個側(cè)面印證了我軍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步伐越邁越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