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電影圈頗為流行“獻禮”與“賀歲”,特別是國產片,每當年節(jié)總要扎堆兒獻禮、賀歲。只是,當外來大片登陸時,國產片就不“獻”也不“賀”了。自《阿凡達》首映,國產片就都退避三舍。由此可見,很多時候我們在自家營造的小圈子內互相道喜道賀,包含了太多“虛”的成分,等到和舶來品在觀眾面前同臺競技,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一路招搖了!
這怨不得別人,還是說明我們自己在“獻”與“賀”的層面存在問題。試想“獻”與“賀”后,觀眾依然不買賬,只能說明“獻”與“賀”的出發(fā)點就不對,根本沒有把觀眾的審美訴求放在第一位!看的是觀眾,而“獻禮”卻朝向節(jié)日,觀眾只有掏腰包買票成就票房的份兒;影片成了為節(jié)日而“節(jié)目”的禮品,“獻禮”、“賀歲”成了提升作品影響力的廣告和籌碼;真正的影視藝術就慢慢退隱了,危險。
獻禮、賀歲片扎堆上場的問題主要是題材雷同,讓人一看就胃疼。這些電影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一陣槍炮剛過,又一輪電波聲滴滴而來,槍炮聲脆,電波聲碎,崢嶸歲月,正道滄桑……觀眾在同一個題材的浸染中無可奈何,不知“被”喝了多少寡淡無味的影視湯。
獻禮本沒錯,錯在沒搞清楚禮是獻給誰的。如果是獻給大眾,那么一切都要從大眾的審美角度出發(fā),以虔誠之心浸沉于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如果只是為了獻禮而”獻禮“,那只能說明我們的影視創(chuàng)作“本心”真出了問題。
在“獻”與“賀”的嘈雜中,我們應該好好反思自身的創(chuàng)作氛圍,必須要開動腦筋,開放眼光,扎扎實實地拍幾部好片。只有這樣,我們的影視文藝才是新文藝,我們的影視文化才是先進文化,才能在《阿凡達》式大片來襲時,不至落荒而逃。
作者:王呈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