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大陸
逃難又開始了。但是,他并不知道,這次的輾轉之后,他將離開這片廣袤的大陸,去往一個從未聽過的小島。
1948年年底,白崇禧擔任華中軍政長官,戰(zhàn)事危急中,白先勇由母親帶領,隨全家撤出上海返回南京,立即從中山碼頭乘船赴漢口!皬纳虾W叩臅r候,門一關就走了!75歲的白先勇低著頭,輕聲說道,“父親一直在前線。只有我母親撐在那!
白家在漢口居住了幾個月。學校早已停課,家里仍然為白先勇請來家庭教師,教授國文、英語等課程!案改傅恼f法就是念書要緊!睉(zhàn)亂之中對于教育的重視似乎是保持個人尊嚴的方式,但無論怎樣,人們也無法掙脫命運對個人設下的圈套。
短暫停留后,一家人再次南下廣州。白先勇被送到當地最好的培正小學。但入學兩月后,1949年9月,母親便領著一家人又登上了輪船,這次的目的地是——香港。
白先勇在船上睡了一夜,第二天就到達香港了。身后的大陸正經歷著政權更迭的改天換日。白先勇所熟悉的一切都被“新中國”的氣象涂抹成另外的樣貌。
落腳香港后,白先勇考入九龍?zhí)列W,進入四年級。五年級沒有讀完,就跳級到六年級,隨后免試進入天主教教會中學喇沙書院。這是一所特別的中學,一方面它由外國神甫開辦,課程以英文講授,作風西化并強調宗教精神;另一面,這所學校的中文老師卻更加傳統(tǒng)!爸形睦蠋熃涛覀儭杜眯小。還要用廣東話背誦,我不會,只能用普通話背!
教會學校的教育讓剛剛進入少年的白先勇對天主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英語課程和父親一直重視的《四書五經》使白先勇在喇沙書院游刃有余。香港中西合璧的教學對白先勇來說還算適應。
可白家并未就此安定下來,他們面臨著又一次遷徙。1949年12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后兩個月,白崇禧由海口飛往臺北。不久白先勇的母親也前往臺北與丈夫團聚,并于臺北松江路安家。
此時的白家經過多年遷徙流散,大家庭早已無法團圓在一處。子女中有人去往美國讀書,有人跟隨父母定居臺灣,而12歲的白先勇留在香港繼續(xù)上學。
1952年初,白先勇從香港前往臺北與父母團聚。比起戰(zhàn)爭時期的逃難之旅,這樣的團聚充滿了溫情。相對于上海、南京的繁華,那時的臺北顯得破舊而衰敗。白先勇現在還記得,他家居住的地方周圍都是石子路!斑住過木板房呢。”白先勇回憶。
那時的臺灣處處是各種禁令,左派作家的書籍肯定是無法看到的,但是曾經輾轉各地的白先勇早在幾年前就熟讀過巴金和魯迅。臺北的空氣中混雜著戰(zhàn)敗的失落和反攻大陸的野心,在這種奇異的氛圍中,白先勇考入了臺北最好的建國中學。
在那里他終于有了一段安定的生活,直到1963年到美國留學。 ★
(文中部分資料參閱劉俊著《情與美》、王玲玲 徐浮明著《最后的貴族》)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