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一位副部長在兩會期間叫苦說,“住建部在調控房價方面幾乎沒有手段”據(jù)透露,住建部今年將與有關部委一起研究,出臺調控房價的措施。此前,溫家寶總理表態(tài),要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住建部部長姜偉也表示,今年的房價一定要努力保持穩(wěn)定“不行也得行”。那么,中央政府究竟會采取什么手段?專家分析,二季度將會是后續(xù)調控措施出臺的一個時間窗口,可能傾向于采取比較容易見效的金融手段。
成交應聲下跌,市場觀望加劇
上周(3月1日—7日)是兩會開幕第一周,和兩會上樓市成為最熱的話題不同,在北京,業(yè)內預計的開盤熱潮并未出現(xiàn)市場觀望加劇,出現(xiàn)樓市倒春寒。
來自北京中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上周京城開盤項目僅3個,總共提供房源僅400套,開盤均價20600元/平方米。政策走勢不定,使得很多本準備3月開盤的項目推后。市場供應延續(xù)了2月僅開盤8個的供應減少狀況,成交依然慘淡,局部出現(xiàn)打折現(xiàn)象。
其間,北京商品房總成交量僅為2099套,相比2月首周下跌65.2%,而住宅更是從2月同期的4146套,下降到了3月首周的不足1200套,成交量下跌達到了71.8%。相比成交量的大跌,價格依然堅挺,商品房成交均價依然達到了19820元/平方米,相比2月的18590元/平方米上漲了6.6%。
據(jù)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統(tǒng)計,同期,上海共推出2.8萬平方米商品住宅房源,成交12.55萬平方米,供需水平均不及去年周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該機構預計,今年“樓市小陽春”無望。
“總理在兩會前就提前對網友表態(tài),要在任期內控制住房價使其合理。兩會期間,住建部部長姜偉對媒體表示,‘總理說了,房價必須保持一個合理的程度,這是必須得做到的,不行也得行!’3月樓市倒春寒,除了去年系列的政策調控作用持續(xù)顯現(xiàn)之外,也與兩會期間高層對樓市的嚴厲表態(tài)有關!敝蟹啃欧治鰩熝ㄐ壅J為。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易虹說,兩會召開前后國內樓市調控措施密集出臺,如北京、南京、成都、廣東等地相繼推出相關調控政策,內容涉及土地市場整頓、房地產信貸、住房供應等諸多方面;同時銀監(jiān)會連續(xù)下發(fā)關于流動資金貸款管理、個人貸款管理以及房地產信托業(yè)務監(jiān)管等方面的一系列通知,不斷收緊房地產信托融資渠道以加強行業(yè)資金監(jiān)管。這就造成兩大影響:一方面房企合作融資嚴格受限、另一方面?zhèn)人貸款審核日趨嚴峻,從而使高度依賴融資生存發(fā)展的房地產業(yè)遭受嚴重挫折。
調整已成共識手段傾向金融
全國工商聯(lián)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以專業(yè)人士的視角密切關注著兩會。“今年樓市成為兩會熱點,原因是大家空前關注民生;而去年兩會樓市雖然同樣是熱點話題,但角度不一樣,去年更多是從如何刺激經濟的角度!比ツ瓿,受金融危機沖擊,中國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樓市低迷,似乎轉眼之間樓市已從低迷狂飆到十字路口。3月9日,談到今年和去年兩會樓市熱點本質不同,聶梅生多少有些感慨。
聶梅生認為,當前,樓市調整已經成為多方共識,已經到了必須進行調整的地步,“轉型”和“調整”是當前樓市乃至中國經濟的主題,經濟不轉型發(fā)展很難持續(xù),樓市不調整會拉經濟后腿,房地產轉型將更加注重民生。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住房保障和農民進城定居是民生重點,住建部正在研究農民進城定居的相關政策。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說,農民進城定居政策將會在推動城市化進程,解決1.4億農民工居住問題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目前已提上政府工作議程。
據(jù)中央政策研究室相關負責人士分析,中央可能考慮建立一套新的樓市監(jiān)控體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為,雖然這次有關物業(yè)稅的內容沒有進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但開征物業(yè)稅只是時間問題,未來,中國也將會與國際接軌,人們買得起房不一定養(yǎng)得起房,持有房產成本將大幅提高。
聶梅生分析,由于“國十一條”剛出臺不久,政策需要進一步落實,近來一攬子“組合拳”的效果如何,是否需要再出臺一些政策,中央需要在評估基礎上再決定。結合總理“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表態(tài),她認為,二季度將會是決定后續(xù)調控措施出臺的一個時間窗口,可能進一步采取金融手段調控樓市。
聶梅生說,在所有調控手段中,金融手段效果最明顯,現(xiàn)在已經采取提高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等辦法,下一步較大的懸念就是加息!扒耙惠嗊B續(xù)加息,樓市很快就降溫。金融手段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彼A計,在中央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努力下,房價今年不會出現(xiàn)大幅上漲,但也不會大幅下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