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1月12日電 綜合媒體11日報道,科學家近期意外地發(fā)現(xiàn),雖然全球暖化導致南極大陸融冰的速度加快,但南極海面以下的陸地有望成為一個巨大的“碳庫”,不僅能儲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還可以抵抗氣候暖化帶來的威脅。
因全球氣候暖化,南極大陸近五十年來融冰的速度加劇,多處冰層斷裂。據(jù)悉,南極融化的冰雪已形成一片面積達2.4萬平方公里的汪洋。
不過,最近《全球變遷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刊登出一份由英國南極觀測站科學家撰寫的調查報告,報告提出,南極融冰可能促成當?shù)睾C嬉韵麓箨懶纬梢粋巨大的“碳庫”,吸收并儲藏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效抵抗進一步的全球暖化效應。
經(jīng)調查研究,英國南極觀測站科學家認為,南極冰層融解后,海面上會長滿浮游植物,而這些植物正是南極形成“碳庫”的關鍵。浮游植物吸收南極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并吸收大氣中的碳將其儲存在體內(nèi)。當這些浮游生物死后沉入海底,儲存在體內(nèi)的碳也會永留海底。隨著浮游植物不斷下沉堆積,南極由融冰造就的海床將成為一個大型碳庫,有助于減少大氣中的碳含量。
據(jù)英國科學家估計,南極融冰產(chǎn)生的海床一年可儲存350萬噸碳,約為1280萬噸二氧化碳。他們在報告中提出樂觀預測,認為隨著極地融冰日趨嚴重,類似南極碳庫帶來的“回饋”也更“豐盛”,數(shù)千年后,南極將成為儲藏碳的重點基地。
然而,批評人士認為,科學家的研究結果只是一個古老的“雞生蛋、蛋生雞”的兩難議題。南極“碳庫”的形成是建立在其暖化、融冰加劇的基礎上的,而且,與人類2007年制造的87億噸碳排放量相比,南極海床的碳庫存量顯然是小巫見大巫。
研究氣候變遷的科學家將這種因全球氣候暖化帶來的“好處”稱為“負回饋”(negative feedback),認為只有從根本上人為減少碳排放量,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非依靠“負回饋”。
據(jù)報道,隨著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的成熟,歐盟開始推行封存人類排放的二氧化碳的計劃。最近荷蘭打算在一個小鎮(zhèn)的地底封存排放的二氧化碳,卻引來居民的強烈反對。因為一旦封存在地底的二氧化碳大量噴發(fā),將對周圍環(huán)境和人體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因此,許多人認為,與其花錢封存二氧化碳,不如開發(fā)更潔凈、污染更少的能源,可能對減碳的幫助更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