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木耳長山藥
一千三百年前,秦王李世民奉命綿山建唐營。筵席上,他第一次嘗到了爽口綿甜的綿山長山藥,大為贊賞。度索原大敗宋金剛后,凱旋回朝,攜帶了些綿山木耳和長山藥,并按綿山風味制作,獻給父王李淵,唐高祖金口一嘗,立即欽為御膳。綿山木耳長山藥頓時身價百倍。
主要功效:降脂補氣,強身健體。
菜包綿山松仁脊]
“菜包綿山松仁脊”是名特風味。但能流傳下來卻和唐朝名將程咬金有關。1300多年前,程咬金率軍征途中,想吃肉菜美餐一頓。隨軍廚師馬上擇菜切肉,不料敵情突發(fā),做肉菜來不及了。廚師忙將白菜一卷,將松仁和肉填入,放點調料送了上去。程咬金饑不擇食,吃罷迎敵大獲全勝。返綿山后就命廚師如法炮制,并建議放了許多佐料。大伙吃后贊不絕口。程咬金起名“菜包綿山松仁脊”。
主要特色:營養(yǎng)豐富,菜肉松仁,紅白綠相間,味道獨特。
翡翠八姑
“八姑”又名“撥股”、“剔尖”。提起“八姑”,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唐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綿山謝雨,其妹世姑亦隨同前往。不料世姑見綿山宛若仙境,即拜綿山圣母為師,不愿再返長安。世姑在綿山一面修行,一面上山采藥為村民看病。一日,她為冀家莊的一位婆婆配藥,中午做飯和面時,面干了加水,水多了加面,最后和成了稀面。由于無法下鍋,便順手拿筷子向鍋里撥去。老婆婆吃飯時,順口問“這叫什么”,世姑答:“八姑”。從此,介休便有了八姑(撥股)這種面食,沿習至今。
興地小米飯
田志超初到綿山,在光巖寺講經(jīng)說法時,看到興地村的男女老幼都在地里忙著間谷,便率眾僧前去幫忙。田志超法力無邊,不一會就將幾百畝谷子全部間完,大伙稱田志超為“田善友”。秋后人們用小米熬粥,香甜可口,人們便稱興地小米為“香米”。民間流傳有“興(溪)地的水、圣乳泉的水,熬下的稀稀(粥)實在美!
松籽燜豆腐
唐朝時有位叫溫魁的年輕人,家住綿山腳下南槐志。因官運不通,就做起豆腐生意來。唐初名將秦叔寶綿山屯兵時,有一次偶然聽說溫魁豆腐做的好,便令人買回和松籽燜著吃。這種吃法一傳開,人們紛紛效仿。
猴頭香菇
1300年前,徐茂功率軍在綿山度索原與宋金剛作戰(zhàn),因連連得勝,百姓沒有豬羊慰問,而是上山采集了許多猴頭香菇送到唐營,一時香菇多得汔不了,徐茂功就命人將香菇曬干,食用時再用溫水泡開,肉菜中炒入。
特點:味道鮮美,美容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