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地質勘探局地震學家露西爾·瓊斯日前在接受本網記者專訪時說,地震短期臨震預報仍是世界性難題,精確預測地震的震級和時間目前還無法做到。
精確預測地震震級和時間尚難做到
對地震的精確預測,不僅要預報出準確的時間和地點,還應該預測出震級。瓊斯認為,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這樣的技術。
科學界普遍認為,有地震必有斷層,有斷層必有地震。因此斷層的空間分布屬于地震預測領域極為重要的信息。目前人類對于斷層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瓊斯說,與大地震相比,地質斷層會頻繁發(fā)生一些沒有大礙的小地震。因此,這就又對地震預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要預測時間,還須預測震級,這樣的預測才有實際意義。當地震發(fā)生時,震中沿斷層斷裂,裂得越遠,震級就越大。地震發(fā)生時震級的大小,和誘發(fā)地震的因素之間不存在關聯。在地震開始之前,有關地震震級大小的信息是無法通過對地層的監(jiān)測獲知的。
在中國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都有不少地震震前預兆的民間說法,比如動物的異常行為、奇特天象出現等。瓊斯說,這些說法到目前為止,都缺乏十分確鑿的科學依據。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即便這些異常跡象可以作為預報地震的參數,地震監(jiān)測人員也不能僅僅依靠某一個單獨的異常事件做出地震預報,因其可能只對應極小的發(fā)震幾率。一旦誤報地震,損失往往同樣慘重。
歷史上唯一的強震臨震準確預報仍缺乏理論依據
瓊斯說,歷史上迄今最準確的一次強震臨震預報是1975年中國遼寧海城地震。但第二年發(fā)生的唐山大地震說明,海城地震預報的成功經驗仍缺乏理論依據。當年《美國地震協(xié)會公告》曾評價說,“海城地震的預測,是結合了經驗主義分析、直覺判斷和好運氣,這是預測地震的一次嘗試”。
瓊斯說,從地震專業(yè)角度看,地震的長期預測是可以實現的,這主要基于地震學家對斷層歷史的研究。這種長期趨勢性預測主要預報一個地區(qū)在未來幾年或幾十年內發(fā)生地震的可能性和最大震級。長期預報的主要作用是指導該地區(qū)的建筑物抗震設防,假如預測未來50年內,某一地區(qū)可能會發(fā)生一次8級大地震,那么這個地區(qū)的建筑物基本上就多要按照這一抗震標準建造。日本作為地震多發(fā)國家,長期預報的研究工作居世界前沿,建筑物的抗震性都十分科學。美國也做得比較好。
瓊斯說,“短期的臨震預測十分困難,除非有‘前震’發(fā)生”。地震的發(fā)生通常都伴隨若干次余震,具有“叢集性”。瓊斯介紹說,在一系列地震中,震級最大的地震為主震,緊隨主震且震級小于主震的地震都稱作余震,主震之前發(fā)生的地震稱為前震。不管是前震還是主震,只要從時間順序上講系第一發(fā)生的地震,就被稱作“第一事件”。瓊斯說,在“第一事件”之后,緊接著發(fā)生另外的地震事件的可能性要比通常情況下高得多。也就是說,余震相對而言有可能預測。
瓊斯說,目前世界各國在余震預報技術方面相對要好得多,尤其中國在這一領域更為先進。而在美國,比如地質勘探局就有一個不斷更新的專門網頁,顯示未來24小時內地震高發(fā)的加州全州發(fā)生“有強烈震感”的余震的可能性。
分析汶川地震損失慘重的原因
瓊斯研究龍門山斷裂帶已有25年。瓊斯說,龍門山斷裂帶是中國西部斷層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在地質歷史上,它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不斷俯沖積壓,青藏高原抬升,隆起的部分向東移動擠壓。與附近的其他斷裂帶相比,長度要小很多,但長期的擠壓隆升使它的縱深深度較大。斷層間的接觸面足以蓄積足夠的應力產生地震。
瓊斯說,龍門山斷裂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斷層帶,“它被認為是中國境內最危險的斷裂帶之一”。而且龍門山斷層帶屬于活躍斷層,以每年若干毫米的速度在移動,研究記錄顯示它近年來每年移動15毫米。從地質學上來講,每年15毫米已經算是很快的。
瓊斯說,像這次汶川大地震這么大震級的地震,能夠在瞬間將一幢磚木建筑夷為廢墟。磚塊受到震動時,磚縫之間的灰漿就瓦解了,隨之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員傷亡。瓊斯說,在中國廣大地區(qū)常見的磚木房建筑物是在地震中最易受損的建筑類型之一。(記者 張忠霞)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