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jīng)該報許可。)
【訪談對象】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少將軍銜,全國政協(xié)委員。曾任駐丹麥副武官,訪美學者。兼任中國國際戰(zhàn)略學會高級顧問,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國際戰(zhàn)略基金會特邀研究員。
【訪談動機】
路透社1月7日報道,美國國防部已批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實施布什政府2008年10月宣布的對臺軍售計劃,將向臺灣出售“愛國者”導彈。這是奧巴馬出任美國總統(tǒng)以來,美國高層首次正式推動對臺軍售。
消息傳出后,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強烈敦促美方認清售臺武器的嚴重危害性,恪守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特別是“八一七”公報原則,恪守尊重中國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承諾,停止售臺武器,以免給中美合作大局造成損害。中國國防部新聞發(fā)言人也要求美方立即撤銷有關對臺軍售項目,停止美臺軍事聯(lián)系,以免給中美兩國兩軍關系及臺海的和平穩(wěn)定造成進一步損害。
美國曾在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中承諾逐漸減少對臺軍售。但之后卻不減反增,多次公然踐踏這一協(xié)定。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10月,布什政府宣布65億美元對臺軍售,導致中美兩軍交流出現(xiàn)障礙。
到底如何才能更為有效地反制美國對臺軍售?早在去年12月,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就曾提出,美國應對在“八一七”公報中的承諾對中方有所交代。本報記者為此專訪了羅援,分析中國反制美國對臺軍售的新策略。
【先驅語錄】
★我們要大張旗鼓地對外宣傳,是“美國威脅論”,而不是“中國威脅論”……我們加大軍費投入,加速高新武器的研發(fā)和引進,這完全是美國和臺灣逼出來的
★我們也無所謂了,你愿意和我們合作,我們樂觀其成,真心相伴;你不愿意和我們合作,我們也不怕,在全球化時代,東邊不亮,西邊亮;美國不亮,全球亮
★美國是一個實用主義國家,凡是對它不利的事情,它肯定不干,那好吧,我們就把球踢過去了,對不合作的責任,就全部由美國來承擔。這就叫戰(zhàn)略博弈
美國得寸進尺,把中國的忍讓誤認為是軟弱可欺
《國際先驅導報》:美國對臺軍售為何屢勸不止,“八一七”公報中不是明確寫著美國政府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出售嗎?
羅援:作為學者,談一下我個人的觀點。中美建交時,美國出于共同抗蘇的戰(zhàn)略需求,在臺灣問題上做出了重大戰(zhàn)略妥協(xié),即與臺灣“斷交、廢約、撤軍”,中美建交后,又與中國簽署了“八一七公報”。在“八一七公報”中美國對中國有三項鄭重而明確的承諾,即“不尋求執(zhí)行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shù)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后近幾年供應的水平”,“準備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出售,并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后的解決”。
但是,蘇聯(lián)解體后,美國失去了敵人,把中國作為最主要的潛在對手之一,開始用臺灣問題拿捏中國,用對臺軍售困擾中國。中國出于維護中美關系大局的善良愿望出發(fā),加之綜合國力與美國相差較大,反制手段有限,因此,對美國采取了忍讓的態(tài)度,也就是在心上插了一把刀。
美國得寸進尺,把中國的忍讓誤認為是軟弱可欺和無奈之舉,它產(chǎn)生了一個錯覺,好像“你罵你的,我賣我的,你也沒轍”。所以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違反自己在“八一七公報”中對中國做出的承諾。
現(xiàn)在是“清算”美國違規(guī)行為的時候了
Q:看到“八一七”公報又一次遭到踐踏,令人感到憤慨,如何才能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
A:弱國無外交,中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弱國了,不可能再逆來順受。以前我們總使用什么“中國人民的感情受到了傷害”這樣的“悲情”語言,試圖以此來感化美國人。從實際效果來看,沒用,F(xiàn)在我們要說,中國人民憤怒了!我們也要采取實際行動維權!
美國不是總教訓別人要當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嗎?現(xiàn)在輪到他自己了。你屢屢違反“八一七”公報的違規(guī)行為怎么解釋?你說話還算不算話?現(xiàn)在是“清算”美國違規(guī)行為的時候了。所謂清算,我認為,美國必須兌現(xiàn)對中國人民的承諾,要對它所說的“逐漸減少,并最終停止對臺軍售”的承諾負責,要制定出一個路線圖,給出一個時間表,制定一個量化標準,不要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另外,對中美建交時的一個負遺產(chǎn),美國的“對臺關系法”也該到清算的時候了,美國的“對臺關系法”嚴重違背了中美三個聯(lián)合公報的精神,明目張膽地干涉中國的內政,是中美關系和兩岸關系的禍根,我們不能總吞下這個苦果。設想,如果中國針對美國的一個部分,也制定一個相關的法律,美國能接受嗎?我認為,應該督促美國就“八一七”公報和美國《與臺灣關系法》進行戰(zhàn)略對話。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