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致使汶川、北川、綿竹、都江堰、彭州等地的建筑物遭受嚴重破壞,很多房屋倒塌、損毀。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穎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所長黃世敏、成都理工大學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朱介壽等三位專家就此表示,此次巨大地震的強大破壞力是造成建筑物大量倒塌的主要原因,不能將地震作用下房屋的倒塌全部簡單地歸咎于建筑質(zhì)量問題。(《成都晚報》6月4日)
大地震的巨大破壞力造成了地面建筑物大量倒塌,這是萬分正確的廢話——沒有地震,全四川這么多建筑如何同在一個時間內(nèi)一齊倒塌?而且,此前在回應公眾對校舍大量倒塌的質(zhì)疑的時候,已經(jīng)有部門和官員多次出面作出類似的解釋了。公眾本來希望專家能夠?qū)ㄖ锎罅康顾脑颍o出含有較多技術含量的解釋,現(xiàn)在看來,我們不免失望了。
公眾希望專家的解釋能夠多些技術含量,主要是希望專家在調(diào)查的時候,能夠多提供一些已經(jīng)倒塌了的房屋(尤其是校舍)的建筑質(zhì)量參數(shù),譬如,倒塌建筑物所使用的水泥標號和鋼筋標號是怎樣的?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此前,家長及其媒體所反映的倒塌校舍用筷子粗細的鋼筋甚至鐵絲代替鋼筋的現(xiàn)象是否屬實?建筑設計是否有安全隱患?等等。但至少目前來看,專家們沒有這樣做,倒是他們所做一些推導論證顯得太過主觀。譬如,有專家說,“根據(jù)建筑物受損情況分析,地震在重災區(qū)的烈度可能大大超過建筑設防標準”。不能說這話不對,但這種推導應該有個前提,就是受損建筑物是按照設防標準設計的,施工質(zhì)量完全達到了設計要求。而倒塌房屋的設計建筑情況到底如何,我們無得而知。
事實上,這個被專家所“忽略”的推導前提,恰恰是公眾質(zhì)疑最強烈和期待專家通過調(diào)查去求證的。因為,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建筑物建設領域內(nèi),向來存在著一個致命的通病:設計標準是一回事,具體施工是否執(zhí)行標準,是另外一回事。施工過程當中,建筑商和施工方將建筑材料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等現(xiàn)象,向來是影響建筑質(zhì)量的最大毒瘤。倒塌的建筑是否存在此類問題,是公眾希望專家解答的。
誠有專家所言,的確“不能將地震作用下房屋的倒塌,全部簡單地歸咎于建筑質(zhì)量問題”,地震波傳播過程的疊加效應、不同建筑物下面的地質(zhì)差異,也確實是造成同一地區(qū)內(nèi)的相鄰樓房受損程度不一的重要原因。但無論如何,震中一些由捐建人監(jiān)督施工的希望小學全都在地震中屹立不倒,而這些建筑的設防標準和造價成本也不比已倒塌了的其他同期建筑高——這又說明什么?難道這些不倒的學校,全部都是建造在沒有地震波經(jīng)過的風水寶地之上?(冼茲)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