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接受旅游算受賄,公費旅游算不算貪污
兩高《關于辦理商業(yè)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新意在于將原來以接受財物定性賄賂行為,延伸到了“可以用金錢計算數(shù)額的財產(chǎn)性利益”。拿提供旅游或報銷旅游費用來說,盡管沒有收受他人財物,但同樣消費了他人財物,所以也算賄賂。這里的關鍵詞是“用金錢計算數(shù)額”,邏輯類推的話,國家工作人員公費旅游能不能定為貪污呢?
公費旅游每年消耗公款數(shù)千億,與公車消耗、公款吃喝并列為“三大公務消費”,是一個令人頭疼、性質(zhì)輕微而消耗國庫嚴重的亞腐敗問題。之所以說“性質(zhì)輕微”、“亞腐敗”,是因為對公費旅游的處理始終被定性為違紀違規(guī)范疇,而不以貪污論處。《刑法》規(guī)定的貪污罪“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而公費旅游不算貪污,在法理上推敲,無非是“公務消費”與“占有公共財物”的細微區(qū)別。比如去年,中央紀委查處了安徽省檢察院一起出國考察團違反外事紀律事件。此次“公務考察”的經(jīng)辦者,因受賄罪被追究刑責,但事件所涉及的“公費出國考察”行為,卻被認定為違紀而非貪污。此事引發(fā)了輿論的強烈爭議,但有法學家認為,將公費旅游認定為貪污罪存在法律上的障礙,因為貪污罪具有財產(chǎn)犯罪的性質(zhì),而公費旅游則是一種消費行為。
公費旅游可否視為貪污的關鍵,就是“消費”與“占有”的意義不同,或理解不同。現(xiàn)在,兩高《意見》的解釋中,為“用金錢計算數(shù)額”將提供旅游費等認定為賄賂行為,意味著不再存在“消費”與“占有”的不同。既然消費他人財物等同于受賄,那么消費公共財物是不是也該等同于貪污?(馬滌明)
【編輯:吳歆】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