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
1984年10月1日。中斷多年的國慶大典再度盛大上演。絢麗的彩車,整齊的方隊,威武的坦克,還有首次亮相的洲際導彈和衛(wèi)星,依次從天安門前通過。突然,人群中一陣喧鬧。“小平您好”,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學生面朝天安門,高舉著這條樸素而特別的橫幅。
記者沈佳音
“小平您好”,一句最簡單的問候卻發(fā)自肺腑。這也是當時人們共同的心聲。因此,雖然它轉瞬即逝,卻從此銘記在人們心里。
在親歷者眼里,歷史的發(fā)生也許有很多偶然性。但歷史之所以能成為歷史,則有其必然性。
1/125秒
1984年10月1日。中斷多年的國慶大典再度盛大上演。絢麗的彩車,整齊的方隊,威武的坦克,還有首次亮相的洲際導彈和衛(wèi)星,依次從天安門前通過。
《人民日報》攝影記者王東在金水橋南架好了器材。他將一個1000毫米的長鏡頭對準了城樓,以便及時捕捉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特寫;又在脖子上掛了一臺裝了標準頭的萊卡M3,用來隨時拍群眾場面。
人們情緒高漲,舉著“改革開放”、“2000年翻兩番”這樣的大橫幅,揮舞著花束,昂首闊步地走過來。
突然,人群中一陣喧鬧!靶∑侥谩保蝗撼瘹馀畈哪贻p學生面朝天安門,高舉著這條樸素而特別的橫幅。
北京大學生物系1981級學生張志排在方隊第一個。這時,他停下腳步,回過頭來,和同學們一起歡呼,笑容燦爛。他們昨晚的心思終于如愿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這是兩次預演都沒有出現(xiàn)過的,看上去也不那么正規(guī)。電視鏡頭掃過橫幅,馬上意識到這是規(guī)定之外的“動作”,立馬切換畫面,F(xiàn)場很多記者一下子都愣住了。
“有點意思!”王東來不及細想,“咔嚓、咔嚓”摁了兩下快門。歷史就在這1/125秒中定格了。
數(shù)秒鐘后,橫幅就消失了。大學生們興高采烈地繼續(xù)向前擁去。這么幾秒鐘的一閃而過,成了那一年最響亮的口號。因為它第一次用最親切的話語道出了那個年代人們的心聲。自此,它也深深地刻在了人們的記憶里。
橫幅誕生
橫幅是張志和他的同學一起制作的。從1984年上半年開始,他們就在為國慶游行做準備,主要是走隊列和練集體舞。
9月30日是最后一次排練。指揮部要求他們明天走過天安門廣場時都揮舞藍色的花束。因此,晚上同學們一起聚在宿舍里扎花!岸际且粯拥念伾,我們都覺得有些單調!
這時,一個叫常生的北京同學從家里回來。他看到花直皺眉頭!疤珱]創(chuàng)意了。應該寫句標語,做條橫幅,讓全世界都看到我寫的字!贝蠹叶寂e手贊成。
1981年3月20日,當廣播里傳來中國男子排球隊在關鍵戰(zhàn)先輸兩局后,連扳3局,最終戰(zhàn)勝朝鮮隊,取得參加世界杯排球賽資格時,北大學生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
這次寫點什么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敖逃母铩、“改革要加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一個個口號提出,又迅速地被否定。隔壁宿舍的幾個同學也加入進來。
這時,有人建議表達一下對鄧小平同志的愛戴之情。他們都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1975年,鄧小平剛復出整頓經濟時,張志就聽父親在家里偷偷贊揚鄧小平的決策正確有效。這在12歲的張志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緊接著,是恢復高考!坝信晤^,有希望了!睆堉镜母改覆辉俦徽J為是知識分子臭老九,他自己也順利地考入了北大。
“鄧小平萬歲!”“都什么年代了,還搞個人崇拜!”“要不就問聲好吧。”提議獲得了大家的贊同。
“尊敬的鄧小平同志,您好!”又覺得句子長了點。于是,簡化成:“鄧小平同志,您好!”同學們越發(fā)興奮,干脆把姓氏也省略掉,直呼:“小平同志,您好!”
于是,常生拿來一張紙,找不到那么大的毛筆。他就把抹布卷在棍子上,蘸著墨汁,寫下了“小平同志您好”六個大字。
沒有做橫幅的布。他們就瞄準了一個同學的新床單。把六個字往床單上一比劃,發(fā)現(xiàn)床單不夠長!耙话选尽瘍蓚字也省去吧!
本來很熱鬧的宿舍里,一下子靜了下來!澳菚r候,我們平時說話都不會直接稱呼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一般都會加上職務。直接稱小平顯得很冒昧!
不過,他們再一想,又覺得沒什么。畢竟這是對領袖最真誠的問候。于是,他們就用訂書機把“小平您好”四個大字訂在了床單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