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火的天氣灼烤著閱兵村停機坪上的每一架戰(zhàn)鷹,呼嘯騰空的受閱飛機挑戰(zhàn)著熱浪,也考驗著每一位駕駛艙內的飛行員。他們都是受閱部隊精挑細選出來的飛行精英,他們將與自己心愛的伙伴——自主研發(fā)、全新裝備的新一代戰(zhàn)機“殲十”,在10月1日這一天,共同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進入閱兵村采訪是每一個記者的心愿,能在閱兵村看到殲十戰(zhàn)機進行編隊飛行訓練更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當采訪團到達閱兵村后被告知,請殲十梯隊長機,空軍某師王建民師長接受大家的采訪。
晚上七點不到,記者們就已經來到會議室,隨著爽朗的笑聲,王建民師長走了進來,他說晚飯后在大操場上跑了十圈,這已經是二十多年的習慣了,任務再重,工作再多,跑步還是不能省掉。一方面保持體能,另一方面緩解壓力。
記者:60周年閱兵的時候,外行是看熱鬧,內行是看門道,我相信在閱兵那一天的時候,無論是在觀禮臺上也好,還是通過電視直播出去,包括有很多境外的媒體,大家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到殲10上。您覺得外行所謂看的熱鬧,熱鬧是指什么,而內行看的這個門道,它又集中在一些什么方面?
王建民:如果看熱鬧的話,這個飛機來了,有15架,一次5架,以一定的氣勢就過來了,大概基本能對稱,能看得下眼去,也就達到這種水平,他仔細看不出來。那么如果是一個比較內行的來講,這三個中隊是不是等距過來的,不等距就不好看,而且很容易能比對出來,兩架三個比對起來非常對稱的、勻稱的過來了。勻稱的話,證明你飛行員練的保持的比較精準,不管通過什么手段,技術也好。你如果不勻稱的話,一大一小,那飛行員肯定飛的比較粗糙,技術不精準。
我們是以人民英雄紀念碑正上方,從正上方過,這個要求偏差是正負30米,偏左和偏右不超過30米,寧偏左一點不要偏右了。
王建民師長所在的這支空軍部隊并不是空軍最先裝備殲十的部隊,2004年之前,他們還一直在飛二代機。那么,為什么在這個空軍師里有叫響全軍的“殲十第一團”呢?他們又是如何肩負起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任務的呢?
王建民:殲10第一團是這樣,就是首先我們首家成建制改造,首家成建制改造什么概念,整個團它不是一架兩架,一個團全部換新機。第二個來講,首家成建制形成戰(zhàn)斗力,光改裝不行,首家在空軍形成戰(zhàn)斗力。第三個是首家殲10飛機去執(zhí)行作戰(zhàn)任務,主要是體現(xiàn)這么三個方面。首家成建制改裝、首家成建制形成戰(zhàn)斗力、首家遂行作戰(zhàn)任務,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就是這么首家,是第一。大家也因為第一團一種榮耀。
記者:這個首家成建制形成戰(zhàn)斗力是說因為我們是首家改裝所以才形成首家,還是當時有很多個。
王建民:當時改裝了不長時間,半年之后就連續(xù)的空軍有三個團陸續(xù)都在改裝,并不是光我們一家了,這個大概啟動一年左右,當時來講呢,不是說三個人、五個人改裝,就是一個團整建制,大家都具備這一種能力,成建制形成戰(zhàn)斗力,就像一個足球隊一樣,不能說一個兩個,它是群體性的,從作戰(zhàn)角度來講,成建制形成的。
記者:為什么會把這樣一個特別重的任務交給我們這支部隊?因為我們都知道殲10是代表我們國家目前最先進的戰(zhàn)斗機的研制的水平。
王建民:對。這個當時也有點得天獨厚,應該說在04年之前一直是二代機,當時大家感到有這種機遇,也是我們爭取的結果,我們多次在軍區(qū)空軍上講,講到,就是我們這支部隊還渴望著、還期待著能夠飛國產的先進戰(zhàn)機,這種飛機是我們國家第一型三代戰(zhàn)機,而且這種飛機必須我們國家自己制造,自己把它飛出來,所以大家很多部隊也有這種壓力。
再一個來講,當時這個飛機是成飛公司生產的,他們也傾向于在成都軍區(qū)空軍范圍內能找一個團,這樣來講就是各種因素湊在一塊,也并不是說我們這個部隊有什么特殊,實實在在講是那么回事。
與1984年相比,當時第二炮兵戰(zhàn)略導彈方隊第一次出現(xiàn)在閱兵儀式上,參閱武器裝備的國產化已經達到比較高的水平;1999年的世紀大閱兵,減少了徒步方隊,增加了裝備方隊;減少了陸軍方隊,增加了海軍、空軍、第二炮兵等軍兵種方隊;減少了參閱兵力總體規(guī)模,增加了高技術和特種兵方隊。
今年閱兵將展示的52型主要裝備全部是國產裝備,而且大部分是首次參閱,這其中就有王建民師長所率領的殲十飛行梯隊。
也正因為確定參加60周年大閱兵的裝備要全部是國字號,所以早在一年前,王師長就預感到他們要參加這次盛世閱兵大典了。
王建民:應該說這個閱兵,實際上在一年之前就有這個預感,當時我們聽空軍的同志就說,今年要舉行國慶60周年閱兵活動,空軍肯定要派出飛機參加。又聽到一個消息,這次參加全部用國產的,全部用國產機,首先我們獨家首家裝備殲10,也就是說殲10第一團。而且可以說,兄弟部隊可能讓他一下子出那么多飛機,出那么多人,它還確實很吃力,實實在在講,我們感覺有這種可能,那么全部用國產機我們是最有希望。
機遇降臨到王建民師長所在的這支殲十飛行部隊,一方面有首家成建制裝備改裝殲十的基礎,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這個部隊在接裝五年的時間里完成了從對裝備的熟悉,到改裝訓練、狀態(tài)固定,從表演飛行到對抗演練、輪戰(zhàn)淬火的軍方位任務考察,受到空軍黨委、軍委總部的肯定和信任。
雖然在執(zhí)行各種飛行訓練和演習的過程中大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閱兵飛行還是有很大不同的,作為殲十梯隊帶隊長機,王建民師長的壓力還是很大的。
王建民:實際上這次閱兵它和平常的訓練的確是差異比較大,平常的訓練來講,很少有這種大機群的活動,一般就是雙機為單位,飛的動作也比較以格斗型的、作戰(zhàn)上的性能。那么現(xiàn)在閱兵,首先是代表一個整體的配合,一出動就是15輛,各個中隊之間。還有一個觀賞性,要好看,就是你飛的距離、角度,大家都一致,這樣來講具有觀賞性。
記者:作為您來說,帶隊長機,您的壓力是什么?
王建民:首先就是當時特別復雜的天氣,我是怕散隊,特別復雜的天氣怕散隊,就是我一個人去飛,天安門,通過這個是絕對沒問題的,如果說就是看不到,依靠機載設備,也可以比較非常準的通過,但是你要帶著整個的機群,說是大家米秒不差的通過,那可能難度就大了,有的時候,必要的時候你還照顧,你比方說我已經晚了,已經比如說我晚10秒鐘到,已經計算出來了,但我單機我可以無所顧忌的,我可以加油,真正的閱兵那一天就不行了,如果大家有失誤,你跑了,那你把后邊14架飛機都摔在后邊,你一個過去了,后邊那慢慢追過來,那整個的形象全都亂了,這個是壓力很大的。第二個我的壓力就是安全,生怕有什么問題,現(xiàn)在來講通過也是盡量做各個方面的工作,飛機要保證質量,飛行員來講不要去散隊,預備一些特殊的情況,壓力主要就這兩個方面,一個是天氣,一個是飛機。
由王建民師長帶領信息工程技術人員共同開發(fā)的《閱兵基礎訓練質量監(jiān)控系統(tǒng)》,克服了以人工經驗判讀評分空中閱兵編隊不科學、效率低的難題,已經在幾個月前就被空軍在受閱空中梯隊中推廣使用了。目前,他們的訓練成績已經完全達到了閱兵標準,讓我們共同期待10月1日殲十戰(zhàn)機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的那一時刻吧!(記者 馬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