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蜀鬼才” 魏明倫來在海南島出席首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qū)藝術論壇。 中新社發(fā) 付美斌 攝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魏明倫
我所經歷的和我所期望的
我是個唱戲的。我的工齡正巧與共和國同齡,60年。今年過中秋我就68歲了,我9歲登臺,那時叫九齡童。
共和國成立的時候,我們這邊還是中華民國。四川解放比較遲,到我們小地方內江,差不多已經1950年了。新政權建立的一刻,我們戲子飽含熱淚。
我把我的60年分為前30年和后30年。前30年是我的坎坷歲月,時代的坎坷造就了個人的坎坷,我和共和國同甘共苦。
十一屆三中全會可以看作我的人生分界線,自此我人生的際遇改變了。改革開放以后我做了些想做的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魏明倫。
后30年,是我的輝煌歲月,雖然我與共和國幾近同齡,但真正的生命在后30年。
而關于以后40年,我能看到的已經越來越少了。
從總的方面來講,我希望進一步擴大民主和法制,更多遵照《憲法》來施政。如果《憲法》精神不得到充分執(zhí)行,那么民主也有限。原來我們以為民主是手段,其實是不對的,民主是目的,要在《憲法》的框架內來實現(xiàn),現(xiàn)在的情況是實現(xiàn)了一部分,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我對我們的未來比較悲觀。如果單看中國現(xiàn)在的經濟發(fā)展,有很多輝煌的成就,但我們仍要看到,世界巨變以后,形成了一種“高科技低人文”的發(fā)展模式。對于中國而言,我總結的是“高經濟低道德”。
我們從“文革”一步跨入市場經濟,這其中有巨大的落差。1980年代是我最喜歡的年代,那是個思想解放的時代?墒1990年代以后,是物欲、人欲橫流的時代。
如果1980年代還是個有點兒文化的時代,現(xiàn)在則是個娛樂的時代。就像我們從劇場時代進入電視時代又進入到電腦時代,這是時代病。如今對于高科技的普遍追求,是前所未有的,而帶來的問題卻從不被人關注。
我最近寫了一篇《岳陽樓新記》,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我們要繼承。但我認為現(xiàn)在我們需要憂慮的要比范仲淹更多,因為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是范那個時代沒有遇到的。那時所指的天下僅僅是九州,而如今天下是全人類,F(xiàn)在經濟的發(fā)展,引起了人類前所未有的劫難,環(huán)境改變,生態(tài)污染,能源枯竭。這已經不是中國所特有,是全世界的問題。
不是所有的變化都是好的,一會兒“甲流”,一會兒海嘯,自然環(huán)境在受到破壞,我們既在高科技的光環(huán)下建設這個世界,又在不斷地毀滅這個世界。我們必須對此負責,有時候我真不敢想象2049年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會是個什么樣子。
我們國家的經濟目前處于與全世界競爭的狀態(tài),而我們的文化沒有。尤其是我們民族經過幾千年歷史考驗的文化面臨危機,或者說不能與其地位相稱。如果一個國家經濟飆升,它獨特的文化也應該被凸顯,而如今我看到的是中華文化在凋零。比如我們的文字,歷經幾千年,不應該完全被電腦代替。現(xiàn)在能夠寫一手好字的人越來越少了,人連字都不會寫,無法想象。
經濟可以全球一體化,文化是絕對不能一體化的。如何保持自己國家文化的特色,這是后40年最讓我擔心的問題。
我做了半輩子戲,眼睜睜看著國粹——中國戲劇,不斷被邊緣。為此我們找了很多原因,也做了許多改進,仍然是臺上冷清,臺下冷清,最終才發(fā)現(xiàn)這是個綜合原因。因為受眾已經改變了,現(xiàn)在的年輕人已經與我們的傳統(tǒng)割裂了。比如戲曲和詞賦,已經沒有年輕人喜歡了。而他們對于港臺和西方來的流行音樂卻有了天然的親近。
這不是一朝一夕、一兩代人可以改變的,我希望今后40年可以逐漸調整到合理的狀態(tài)。以前政治掛帥時把很多東西丟掉了,現(xiàn)在進入娛樂化時代,卻以娛樂掛帥取代了政治掛帥。我前30年反對政治掛帥,現(xiàn)在更反對娛樂掛帥。
我希望以后這40年,我們能夠回歸到最起碼的審美。
再過40年我們這一代人就不在了,我寄語后一代,希望他們能在天地之間,天人合一,和諧、自然地與環(huán)境生存。
魏明倫 1941年出生,四川內江人,當代著名戲劇家。
1950年,魏明倫參加四川省自貢市川劇團,先后任演員、導演、編劇,從此再未離開戲劇道路。這個自幼失學的作家創(chuàng)作的《易膽大》與《潘金蓮》破了先例,竟雙雙榮獲1981年全國優(yōu)秀劇本獎,《巴山秀才》再獲1983年全國優(yōu)秀劇本獎,人稱“連中三元”。一系列的成就,也讓魏明倫有了“巴蜀鬼才”之譽。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