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10月15日電 臺灣《中華日報》15日發(fā)表社論說,陳水扁卸任時,拒絕將自己經(jīng)手或知之甚詳?shù)臋C密文件列入移交,私自攜帶離開,占為己有,豈是知法犯法所能盡括?實為對臺灣民主法治和體制最不能被諒解的褻瀆。
文章摘編如下:
陳水扁于二○○八年五月二十日交卸“總統(tǒng)”職務時,諸多文件未交給“政權(quán)交接小組”處理,徑行攜帶離開“總統(tǒng)府”以致“流落在外”。凡此陳水扁涉嫌侵占而被特偵組查扣的公文一百零二箱,經(jīng)開箱查驗計有一千五百六十五件機密文件,有些甚至是絕對機密,將待特偵組進一步核實究責。
被陳水扁“暗杠”后查扣的一百零二箱公文,計有二批,一批為四十四箱,另一批為五十八箱,都是特偵組搜索扁辦查扣。首批四十四箱中,經(jīng)初步查核有四百二十九件屬于機密文件,臺灣機密即占了三百三十五件;第二批五十八箱中,有一千一百三十六件屬于機密、極機密、絕對機密等秘密文件,在在都應受“機密保護法”保護。
經(jīng)查扣的一百零四箱公文到底有多少件?包括上述的機密文件及一般文件,總計有三千四百五十五件,數(shù)量不謂不多。這些龐巨的公文都是紙張形式而非計算機檔案,套用臺灣話說無乃“攪鹽也不能吃”,但特偵組卻不做如是想,發(fā)言人陳宏達強調(diào):“任何一件機密文件被泄露,都會嚴重影響臺灣的安全,何況外泄的數(shù)量如此之多!
特偵組對外發(fā)言,基于偵查不公開原則,一向以低調(diào)、謹慎、保守著稱,鮮少如此正式而又把話說得清楚、說得透徹,可見陳水扁“暗杠”機密文件的嚴重性,絕非一般人所認知的“攪鹽也不能吃”,而是“一紙可以興邦,一紙可以毀邦”。既然如此,陳水扁明知這些機密文件部分可能永久不得解密,絕對不可攜離“總統(tǒng)府”,為何還“明知故犯”?
臺灣人應猶記得,陳水扁就任第二年曾出版《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沉思》,書中被指披露若干臺灣機密,但當時他大權(quán)在握,以致沒有人在意,因而似乎“養(yǎng)大了”陳水扁的胃口,認為“總統(tǒng)府”的文件不論機密與否,對他而言無不唾手可得,于是“有恃無恐”的裝箱往外搬,有朝一日信手拈來,不就都成為他出書的第一手資料。
陳水扁利用臺灣機密出書賺錢,這是一回事,尤有甚者,在陳水扁攜出府的諸多機密文件中,除了攸關(guān)臺灣安全外,說不定還包括不為人知的秘密,陳水扁或可用來保護自己,或可借以攻擊政敵。何況,被查獲的一千五百六十五件機密文件,應非陳水扁“暗杠”的全部,到底有多少機密文件仍舊“流落在外”,任誰都不能說出個準數(shù)。
機密文件的使用模式和文件存年限自需受“機密保護法”規(guī)范,陳水扁曾任八年“總統(tǒng)”,因曾在最高層,自然可以了解甚至掌握臺灣任何機密,他卸任時,卻拒絕將自己經(jīng)手或知之甚詳?shù)臋C密文件列入移交,豈是知法犯法所能盡括?實為對民主法治和“憲政”體制最不能被諒解的褻瀆。
陳水扁透過扁辦辯稱,被查扣的文件是卸任時“總統(tǒng)府”秘書處打包封箱,他不曾知悉更沒有看過內(nèi)容。陳水扁有權(quán)利自我辯護,但特偵組問責究刑則在所難免。臺灣名器至大者莫如“總統(tǒng)”,陳水扁涉嫌“暗杠”機密文件,不啻民主“憲政”仍有缺口的一大例證,說明“‘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職務交接條例”應及早完成“立法”。
參與互動(0) | 【編輯:程濤】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