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香港人記憶里,香港今天的成就好像是一夜間平地而起。當三聯(lián)出版社(香港)的新書《香港將軍—何世禮》出版后,許多人也突兀地感到怎么香港一下子跳出了一位將軍?這本書由鄭宏泰與黃紹倫撰寫,三聯(lián)書店(香港)出版的新書,正好填補了港人記憶斷層,呈現(xiàn)何世禮代表的獨特混血文化,從中國社會邊緣地區(qū)出發(fā),突顯自身的中西混血、華洋交匯的優(yōu)勢。
一些港人的記憶里,何世禮只是一位商人,是香港顯赫家族何東的四公子,卻忽略了他作為華洋溝通橋梁的第二代歐亞混血兒身份,以及他從軍四十年,追隨少帥張學良。他官拜陸軍二級上將,曾為陸?哲姼笨偹玖,這個軍人角色使得一九九六年、高齡九十的何世禮,仍然遠赴美國給張學良祝壽,雖然何將軍的陸軍二級上將的軍階已于一九六二年辭任,張何兩位將軍,卻從沒有脫離從屬關(guān)系,張學良與何世禮淵源之深,不但何東與張學良是知交,而何世禮又是張學良的參謀,參與陜北的“剿匪戰(zhàn)事”,并被張學良保送美國堪薩斯州利云和夫參謀大學深造,為日后委任為秦皇島及葫蘆島的駐地司令,以及為蔣介石集團多次引進美國軍力埋下伏線。
年少的何世禮曾經(jīng)見證了“九一八事變”,并到前線抗擊日本軍。一九九八年六月,何世禮重游年輕時北上投軍的東北,但回港后一個月就與世長辭,享年九十二歲。
《香港將軍—何世禮》一書,令人驚訝香港曾有過一位傳奇的將軍,這份新的認識,不僅全球華人感到陌生,以至香港新一代,都是第一次閱讀這傳奇。這本書過人之處,是兩位作者鄭宏泰及黃紹倫在厚厚四百頁的書里,不僅紀錄了何世禮將軍一九零六年誕生于香港,至一九九八年離世的傳奇故事,還研究了書信、剪報及香港社會人脈及文化,為香港彌補記憶的斷層,同時,兩位學者繼承前書《香港大老—何東》的活潑筆觸,突破呆板直述傳記編年史寫法,滲透著香港人一貫活潑的語調(diào)及本土情懷,成為書寫香港的重要書籍。
何世禮是何東三房妻子張靜蓉所生,何世禮于香港皇仁書院畢業(yè)后,沒有到香港大學或美國念書,反而在生母的陪同下,北上打算進入保定軍校,但軍校卻停辦,令十九歲的少年失望而回,之后轉(zhuǎn)投英國烏烈芝皇家軍事學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Woolwich),并于一九二八年帶著新婚太太洪奇芬到法國,進入方丁布魯軍事學校修讀“戰(zhàn)略及戰(zhàn)術(shù)課程”,接著回到香港,轉(zhuǎn)投東北跟隨張學良,由上尉連長做起。
香港三位不同的人物,最近一起為《香港將軍—何世禮》作了不一樣的解讀,他們分別是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蘇維初教授,他研究香港歷史、國民黨歷史和汪精衛(wèi);第二位是退休首席大法官楊鐵梁爵士,楊家與何家上一代同是做買辦生意,世交百年;第三位是香港傳媒人邵盧善,他曾與何將軍在《工商日報》共事十四年,何世禮于一九六二年從“陸軍二級上將”國民黨將軍退下,接掌家族生意并出任家族創(chuàng)立的《工商日報》社長,為了這本新書,邵盧善專程從美國回港,回憶當年,他說:“我們在報館確是叫他何將軍,他管理報館,紀律嚴謹,獎罰分明,性格也一如軍人,是非黑白分明。”
邵盧善當年備受何將軍重用,他一九八一年離開《工商日報》轉(zhuǎn)往香港電臺前,已升至報章的副社長及總編輯,因此,當邵盧善辭職轉(zhuǎn)業(yè)后,何世禮非常不悅,自此在公開場合遇上也不打招呼,視邵盧善如叛將,“直到何將軍夫人去世,我跟隨出殯行列直送上山,和他點頭,他才應(yīng)了聲‘哦’,之后一星期,他打電話給我,約我飲茶”。很多人都想知道何世禮平時說什么語言?“他在報館說純正廣東話,在家則廣東話及英語并用!
中英并用,思想開放,正是歐亞混血兒的香港特色,而且他們被邊緣化為一個族群,楊鐵梁爵士與何家兩家人常一起吃飯,“何世禮的太太洪奇芬。也是混血兒,英文很好,但天天穿旗袍,人也好漂亮。那個年代,混血兒被視為‘雜種’,他們有自己的交際網(wǎng)絡(luò),混血兒和混血兒交往!焙问蓝Y的母親張靜蓉也是歐亞混血兒,當年下嫁何東時,便因知書識禮及思想開放而聞名歐亞混血族群社交圈。
不過,何世禮獲得張學良重用,還因為他為人廉潔,楊鐵梁說:“跟隨何世禮的軍人都十分忠心,而國軍能派他守秦皇島,對抗共軍,也因為秦皇島是運輸及糧食等軍備的重要基地,當年許多軍人會扣糧,報告上頭說一萬兵實只有五千,卻取一萬兵糧,一些將官更克扣工資,吃空缺,但何將軍的軍隊卻很溫飽。”
這位名將于二次大戰(zhàn)后為國民黨擔任軍事外交職,“他英文好,太太也懂和洋人交際,餐桌及外交禮儀都很好,他在歐美軍校建立的人事網(wǎng)絡(luò),都派上用場!
一九五零年,何世禮按蔣介石指示邀美國駐日的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 Douglas MacArthur)將軍秘密訪臺,促成臺灣與日本簽訂“中日和約”,一九五四年以聯(lián)合國的輪替制度出任“軍事參謀委員會”的主席,鞏固臺灣的軍事關(guān)系,并在“金門炮戰(zhàn)”中成功取得美國的“八英寸榴炮”,提升臺灣軍力。
香港將軍的書,不再是“從一條小小的漁村”,一跳就去到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簡化版歷史,蘇維初教授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般笑談《香港將軍—何世禮》,認為這書是對香港混血兒文化的啟示,并尋回香港被遺忘的歷史,“一直以來,人們總把香港簡單概括為‘中西融合,東西文化交流’,就這樣而已,究竟香港是怎樣走過來的,就沒有具體的說下去。”
這書確實記錄了代表著香港歐亞混血兒的何東(Ho Tung)家族的混血文化。何世禮的父親何東,在十九世紀末被歐洲父親遺棄,與華人母親相依為命,何東因此認定自己是中國人,祖籍寶安,而非跟隨父親的歐洲籍血統(tǒng),那一代在香港出生的歐亞混血兒,不少都有著遠走的洋人父親、獨力撫養(yǎng)孩子的華人母親,混血兒大多從事買辦及華洋商貿(mào)的職務(wù),雖然何東信仰中國人的道德祖訓及宗族觀念等,但背后仍被譏為“雜種”和“咸蝦燦”。
直到何東的子女何世禮(Robert Ho Tung)等的第二代混血兒的出現(xiàn),他們的人際關(guān)系的優(yōu)勢才明顯表現(xiàn)出來!斑@其實也是對港人的一種啟示,如何發(fā)揮中西混合的優(yōu)勢。”當下,何世禮混血兒將軍的歷史性發(fā)掘,對于香港的民族包容和認同經(jīng)驗,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之處,乃至對整個中華民族,也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摘編自香港《亞洲周刊》2009年第14期 作者:朱一心)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