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6月2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2日刊文《美日美軍基地風波折射美國日趨式微》。文章說,一個美軍基地搬遷問題鬧了十余年,除了因為日本政權交替、首相乏力等原因外,更重要的一條是,此事折射美國在全球地位下降,標志著美國正日趨式微。
文章摘編如下:
5月27日,在沖繩民眾一片憤怒和日本民眾的譴責聲中,鳩山內(nèi)閣通過了“普天間機場遷至名護市邊野古”的決定,這一消息一經(jīng)報道,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第一時間與東京通話,并首先向鳩山首相表示感謝,贊賞他的勇氣。
第二天上午,盡管是周末,美兩國政府還是就沖繩縣宜野灣市美軍普天間機場的搬遷問題發(fā)表了共同聲明,正式提出把機場遷至該縣名護市邊野古施瓦布軍營沿岸及附近海域,建設1800米長的跑道。同時表示,日美將基本按照2006年達成協(xié)議的填海造地方案就搬遷計劃進行調(diào)整,爭取在8月內(nèi)確定施工方法。
正如因拒絕在政府文件上簽名而被免去了少子化及消費者行政擔當大臣這一官銜的民社黨黨首福島瑞穗所言:鳩山“是繞了一個大圈又回到了當初(指自民黨時代)的搬遷地點”,令人全世界人民大跌眼鏡。2006年協(xié)議的框架是前執(zhí)政黨自民黨花了10余年時間與美軍折樽沖俎的結(jié)果。
在選舉前,民主黨全面反對這一方案,高叫“要將沖繩美軍基地搬遷出去”“減輕沖繩人民基地的負擔”等,借以籠絡人心。民主黨政權成立后,鳩山本人甚至許諾“在5月底前解決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并稱“在邊野古填海造地是對大自然的褻瀆”。
時間一天天流逝,方案四面碰壁,美國步步緊逼,在四面楚歌聲中,鳩山亂了方寸,沒有人愿意出面為他承擔責任。鳩山表示對“遏制力”(日文稱為“抑制力”)一詞以前根本不理解,到了5月份后才懂得什么叫“遏制力”;關于“5月底前解決問題”的承諾,“個人見解不代表黨的意見!睆氐装炎约航o否認了。
對此,前首相安倍晉三調(diào)侃說;“民社黨惹上了一件婚姻詐騙案,被鳩山騙上了床。他原來對社民黨說‘我就愛你一人’,現(xiàn)在他轉(zhuǎn)身對美國說‘我就愛你一人’!
協(xié)議的簽訂只表明鬧了半年之久的美軍基地遷移問題,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具體是否能按協(xié)議規(guī)定落實,至少來說,在目前階段還是個未知數(shù)。
如此一個基地搬遷問題鬧了十余年,除了因為政權交替、首相無力等原因外,更重要的一條是,此事折射了美國在全球地位下降,標志著美國正日趨式微。
自從美軍占領后,日本朝野就從未間斷過反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更是洶涌澎湃,但是當時的日本政府和主流媒體乃至學者,至少在表面上是擁護美國占領的,反抗的都是冷戰(zhàn)期間站在反美一邊的勢力,如日共、工會等。
尤其是1960年以反對《日美安保條約》為目標,在日本各地掀起巨大的反美浪潮,僅4月26日一天就有330萬人上街參加游行,成為日本歷史上“空前的大請愿”。聲勢浩大的反對日本安保斗爭雖然促使岸信介內(nèi)閣下臺,阻止了美國總統(tǒng)的訪日,但是卻沒能阻止條約的生效。
而更重要的是,它極大地震動了美國政府,促使其認真研究日本國內(nèi)形勢,重新探討美日關系,放棄了以前一味使用武力和倚重日本國內(nèi)反戰(zhàn)勢力的政策,注重從文化領域著手,用軟實力來征服日本。此后的歷史表明,這手非常有效,不光日本政府對美國俯首帖耳,連學者都唯美國馬首是瞻,大眾百姓對美國流行的各種文化更是趨之若鶩,誰還言反美呢。
但是到了八十年代,泡沫經(jīng)濟令日本國內(nèi)民族主義復蘇,有人跳出來向美國叫板,對美國說“不”字。但是那只不過是秀才造反,美國人不把他放在眼里。然而,這一情緒一直在惡性膨脹,一直發(fā)展到對戰(zhàn)后的政治經(jīng)濟等進行全面的清算,其典型代表就是集合在“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麾下的各種勢力。
尤其是“九•一一事件”以后,美國被迫在全球范圍內(nèi)進行戰(zhàn)略收縮,加上次貸風波嚴重地損害了美國金元帝國的地位。在與日本的談判上,也不像往日那樣得手應心了,一個普天間基地竟然折騰了15年,還是靠了與日本政治家個人的關系硬給拿下的。
不料,長期堅持以日美關系為重的自民黨政權遭到了選民們的唾棄,對新上臺的政治新貴,美國缺乏震攝力,尤其反應在小澤一郎問題上。小澤原本計劃在上臺后,率領個大型議員代表團朝圣華盛頓,借修復關系的機會,順便顯露一下自己的勢力,現(xiàn)在看來連那個必要都沒有了,應該輪到美國人跑到日本島上來央求了。
以前有媒體慣于把日本政府稱作為“美國豢養(yǎng)的走狗”,這句話正確與否暫且不論,只是日本有句話叫做“被自己養(yǎng)的狗咬了手”,警戒人們,千萬別被自己養(yǎng)的狗給咬了。(王智新)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專題:日本首相鳩山辭職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