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28日)在對南京檢測出“問題豆”進行采訪時發(fā)現,構筑質量安全屏障的農產品檢測制,卻因產地追溯成本過高,農戶、經銷戶和政府監(jiān)管部門對之望而卻步。
一次檢測費用2000元,誰來買單
“食以安為先”,殊不知,這一基本的民生訴求卻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
2月26日,南京公布南京最大的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檢測出一批四季豆和豇豆含禁用農藥水胺硫膦。而在此次檢測之前,這兩批次菜經過了兩次市場檢測,結果均顯示正常。
南京市農林局質量處處長施澤平對此解釋,經銷戶和批發(fā)市場進行的檢測是快速檢測法,此種檢測能預防食物急性中毒,但只能檢測出有機磷農藥是否超標,而對水胺硫膦等農藥或含量低于2ppm的農藥就“不靈”了。全國99%以上的農產品市場全都采用這種檢測,時間只需幾分鐘,成本只需一、兩塊錢。有人指出,如果不是武漢率先檢測出海南豇豆有問題,其它城市才針對性地抽檢海南菜,那更多的“問題豆”就會在快速檢測法下蒙混過關走上餐桌。
南京市農林局每月對農產品批發(fā)市場進行定量抽檢!爸荒芨鶕竟(jié)特點,重點抽檢高危種類!笔善秸f,定量檢測能測出所含農藥性質和含量,但一個樣品的檢測費用要2000元,檢測時間要5-7天,南京一年的農產品質量專項檢測費用是200萬元,“南京最大的蔬菜批發(fā)市場——眾彩物流中心每天有近千個批次的蔬菜進場,一一進行定量檢測根本不可能。”
眾彩物流中心副總經理范兆龍介紹,中心準備投資500萬元建設全國最先進的農產品檢測中心。但誰來承擔“一個樣品就要2000元”的檢測費用?市場交易能否承受數天的檢測周期?對此,范兆龍表示難以回答。
源頭在哪?農產品追溯制還是空中樓閣
從理論上說,根據產品上的條碼,產品產地、流經渠道一目了然,農產品追溯制可謂是農產品安全的保證。
但是,南京檢測出的問題四季豆和豇豆,至今來路不明,眾彩市場的兩戶經銷戶只記得從誰手里進的貨,產品到底出自何方,卻不得而知。
近年來,一些城市紛紛嘗試建設農產品追根溯源制,直到目前,從農產品整體銷售來看,追溯制仍是空中樓閣。
“建立追溯制,農產品就要有小包裝,每個包裝上要訂條形碼。”施澤平介紹,能追溯源頭的農產品,光包裝投入就要增加10-30%的成本。南京的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有規(guī)模龍頭企業(yè)支撐,基本能做到“溯源”。而南京70%的蔬菜供應卻是依賴外地,“城市的食品安全,系于更大范圍內建立農產品追溯制!
南京農業(yè)大學教授侯喜林認為,農產品追溯制難以建立,表面看是成本和觀念的問題,實質是小生產和大市場的矛盾:“農產品由千家萬戶生產,農業(yè)不實現規(guī)模化生產,專業(yè)合作社不普遍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就沒有保障!焙罱淌谕瑫r認為,追溯制只能靠農戶組成的協(xié)會或更大的農民組織來統(tǒng)一執(zhí)行并消化減少成本。他介紹,2006年韓國在全國范圍內以生產者協(xié)會為單位執(zhí)行農產品追溯制,促使追溯制成本為九成以上民眾所擁護與接受。
出問題全兜著,成農產品流通環(huán)節(jié)的尷尬
眾彩物流中心被檢出問題豆的兩戶商戶,僅單方指認“四季豆來自海南三亞的批發(fā)商,豇豆從常州凌嘉塘市場購得”,而常州工商部門則給予了否認。
南京工商部門表示,兩戶商戶面臨行政罰款,可以向上游索賠。
記者了解到,兩戶商戶沒有交易憑證,無從索賠。范兆龍介紹,在農產品批發(fā)交易市場,“90%以上的交易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索票、索證者,很少!
“沒有標準,農產品就只能停留在‘提籃小賣’,無法實現現代物流!狈墩堈f,眾彩計劃投資5000萬元打造市場信息系統(tǒng),一切標準化,讓交易有據可查、有源可溯。而眾彩面臨的困境是,生產源頭沒有標準,決定商戶交易的首要因素是價格,而非安全和標準:“供貨者都是一手握方向盤,一手打手機——哪里出價高,哪怕高一分一厘,他車輪一轉,立馬掉頭就去了!狈墩堈f,這兩天市場要求加密檢測,交易要索票索證,就有不少商戶抱怨,客戶也有嫌麻煩跑別地去了的,生意受影響。
“價格至上”的交易觀念,導致兩戶商戶承擔了“問題豆”的全部責任。接受記者采訪的眾彩市場幾位經銷戶認為這有失公平,他們擔心下一次輪到自己。“我們怎么能知道菜里有農藥?” 現在,在南京這家每天交易兩三千噸蔬菜的大市場上,已經看不見豆類蔬菜了。(顏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