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高考分水嶺的作用,實際上并不可慮,可慮的是全國統(tǒng)一高考這種看起來很公平的形式,背后隱藏著的不公平,越來越難以起到從低階層向高階層過渡的橋梁作用
再過一年,恢復高考,就已經(jīng)有三十年了。在我們這個高等教育資源基本上被國家包干的國度里,高考對于許許多多家庭和個人來說,是一座名副其實的人生分水嶺,爬過這座山,是一番人生,爬不過,又是一番人生,一般來講,后一種人生不及前一種是明顯的。
對于農(nóng)村的人而言,差別就更突出,很可能是人上人和人下人之別。前幾天《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提到過甘肅農(nóng)村的一個干了20多年的代課教師,就是當年的高考落榜生,每月工資200元,如果她當時考上了,今天也許就是2000元,甚至20000元,至少用不著為那區(qū)區(qū)200元而求爺爺告奶奶。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而且又在“發(fā)展中”的大國,高等教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只能是精英教育,進門,就意味著進入預備精英行列。
近年來高校大躍進式的發(fā)展,想在幾年之內(nèi)趕英超美,把大學變成非精英教育,跟美國比肩,事實上是對本來就基礎薄弱的高等教育的一種損毀,將眾多響應擴招的大學變成沒有多少專業(yè)技術的職業(yè)技術學校。
既然是精英教育,高考成為應試青年的人生分水嶺是自然的。在任何社會,都會存在階層,隨著中國的市場化進程,各個階層的間距會拉大。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鼓勵人們通過高等教育改變?nèi)松,而不是降低大學的水平,讓眾多付出了巨大代價的學子,進了大學得到的報償跟沒進大學差不多。
高考分水嶺的作用,實際上并不可慮,可慮的是全國統(tǒng)一高考這種看起來很公平的形式,背后隱藏著的不公平,越來越難以起到從低階層向高階層過渡的橋梁作用。這種不公平,隨著高考制度的推行,顯露出越來越大的危害。
首先,統(tǒng)一命題(自己命題的省,也是全省統(tǒng)一命題),全國一盤棋,不分城鄉(xiāng),不分地域,造成的結(jié)果是全國的中小學教的內(nèi)容高度一致,在這種同質(zhì)化的競賽中,農(nóng)村和偏遠地區(qū)只能被越拉越遠,農(nóng)村的考生,還沒等到高考,就已經(jīng)身處不平等的競爭了。更嚴重的問題是,由于統(tǒng)一命題造成的教育同質(zhì)化,極大地窒息了教育的活力,所有的人只能學一種內(nèi)容的知識,按一種模式考試,事實上也只好按一種模式思考,即使是高分考生,進了大學之后,其僵化的思想狀態(tài),令每個有點想法的老師都大感頭痛,得要花很大力氣去扳。很多聰明而且富有個性的學生,不僅在高考面前往往失敗,甚至在中小學階段,就容易因為不適應學校生活而成了棄徒。
其次,統(tǒng)一時間考試,考生一年只能有一次機會(試行的春季考試,由于參加的學校不多,檔次不高,大體上等于沒有),萬一發(fā)揮失常,則一年絕產(chǎn)。復讀則成本又太高,一般人家難以承受。
至于一向為人詬病的高考招生的省份差異,事實上也是這種統(tǒng)一招生制度的產(chǎn)物,這個制度本身就要求分配高校向各省的招生名額,擁有比較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的大學,必然要向自己所在地傾斜,如果所在地是首都,那么傾斜的幅度就更大,這樣做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事實上,實行了幾十年的高考制度,早就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因為它太像科舉。
在導致教育同質(zhì)化,思想禁錮,窒息創(chuàng)造力的方面,高考跟科舉是難兄難弟。只要這種高考制度存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就只能是以應試為目的的給定答案、給定真理式的教育。
最近上海復旦和交大所做的高考招生試點改革,很是招人罵,但這種改革的精神卻是值得肯定的,這就是把考試招生的自主權,還給高校,同時也就等于把初等和中等教育的自主權還給了各個中小學,實現(xiàn)真正的素質(zhì)教育。
當然,這次改革的形式還大有問題,顯然,在技術層面上,面試這種形式,是無法面向全國的考生的,無法想象,各地的考生,大批地不遠萬里或者千里來都涌到上海來面試,再大批地返回。如果一個考生既參加上海學校的考試,又參加北京甚至廣州學校的考試,那么他必須在這三個地方來回奔波。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各個學校自主出題,但考試依然由各地的考試機構統(tǒng)一組織,在一個時間區(qū)間內(nèi)(比如暑假的一個月)舉行考試,各個學校的題分成若干檔次,考生考哪些學校,哪些檔次,由他們自己選擇,可以考好幾次,一次失誤馬上就可以補救。而且由于各校出題五花八門,傾向各不一樣,也有利于考生的個性化選擇,在某些學?疾缓茫诹硗獾膶W校也許就考得很好。這樣做,惟一的困難就是給各個高校增加了出題和判卷的任務,其實作為高校,這理應是自己的本分,各個高校與其開一堆沒用的課,做一堆誰都頭疼的雜務,倒不如出題判卷,做點本分。
高考是一個人生的梯子,爬上這個梯子必須要用力,但是這個梯子要盡可能讓那些真正的人才爬上去,而不僅僅因為他們的特殊個性或者偏好而掉下來。
近三十年了,那些難以計數(shù)的本來很優(yōu)秀的高考落榜生,用他們的心酸血淚,告訴了我們這個本來近乎常識的道理。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張鳴,系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