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仲偉寧
仲偉寧:你當年在北大讀的是歷史,為什么要選擇歷史作為自己的專業(yè)?
董倩:這個問題很多人問過,每問一次都引起我的思考。學歷史,當你是十幾歲的孩子時,面對歷史的感受,和你到了40歲的時候再看歷史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當時學歷史是“不得不”,因為我報的是北大英語系,可是英語系對專業(yè)分數(shù)還是有要求的,我那次考試英語成績一般,但是我總分夠了北大的提檔線。我要么去二類學校上英語系,要么就留在北大讀一個文史哲。
命運往往受一些莫名其妙因素的影響,我考大學那年,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特別風靡,那部小說就是以北大為背景描寫了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把北大的學習生活和感情生活描寫得非常唯美。那個時候我就想,就沖這部小說我也得去念,只要能留在北大就行,最后只有文、史、哲、考古這些專業(yè)可以選擇。想來想去,歷史有故事,還是學歷史吧,就這樣進了歷史系。
但是一到了歷史系才知道,歷史不是故事,是理論。當時我住的是36號樓,隔壁就是英語系學生,每天跟她們一塊出去,我心里就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最心愛的東西,只能每天看著別人去接觸你最心愛的東西。當時幾乎每天都是含著眼淚,這樣過了好久好久。第一年我根本沒有調整過來,很絕望,沉浸在失落里面出不來,不好好學,也學不進去。所以,我就覺得第一年很快就那么過去了。
但是北大的圖書館給了我很多,我經常逃課去圖書館看書。圖書館太可愛了,我想讀什么就讀什么。有些書我讀不很懂,就復印下來回家自己再認真讀。還有北大的未名湖,現(xiàn)在想想仍然是美的,春夏秋冬每次季節(jié)轉換的時候,我都去湖邊繞一繞。在北大四年沒找男朋友,和我一起去湖邊散步的是我下鋪的同學。再就是上滑冰課的時候,老師把我們放到未名湖冰上自己滑。還有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北大的籃球館,也是在未名湖旁邊,我們常常在那兒打籃球。
北大就像母親一樣,她包容一切,你愛這兒也好,不愛這兒也好,她用她的氣息來感染你,她就是給我這種感覺。我可以不喜歡歷史系,但是我非常喜歡北大,它就是一種氛圍,讓你感覺到你周圍的人每天都是行色匆匆,每天都有一種求知的、向上的朝氣。
20世紀90年代初的老師對學生好得一塌糊涂。我們有一個講明史的老師,名字叫什么我都忘了,姓張,永遠穿一身洗得已經發(fā)白的藍中山裝,蒼白的頭發(fā),往講臺上一坐,就講明史,我對他的印象極深,老先生的風范是無人能比的。英語系的老教授很倜儻,即便年紀大了,身板也永遠那么直,穿衣服永遠都是那么精神。歷史系的老師相對穿中式的衣服比較多。
仲偉寧:我特別羨慕你的經歷,北京八中畢業(yè)后讀北大,然后又在央視的各個著名的欄目做記者和主持人,像《焦點訪談》、《東方之子》、《新聞調查》、《央視論壇》、《新聞1+1》,覺得你一路走得很順利。
董倩:一點都不順利。外人看都覺得順利,其實并不是。我進了電視臺,當時根本不懂電視,連什么是編輯機都不知道。我所熟悉的是在自己家里看到的電視節(jié)目,而遠遠不是“電視”本身。進每一個欄目剛做的時候,我都是以一種達不到基礎水平的狀態(tài)進去的,要踮著腳尖才能夠摸到基礎水平線,甚至這樣還摸不到。后來我才知道,在電視臺是沒有人主動輔導一個新人的,不懂的就要勤著問,賠著笑臉勤著問。北大的四年養(yǎng)出來了清高,還有比別人多上幾倍的自尊,甚至是傲慢。當我每天看著辦公室的同事出出進進忙這忙那,自己卻像根木頭一樣傻呆呆地坐在分給我的辦公桌前不知所措時,一切轟然倒塌,取代它們的是自卑。
我干了三年半的《新聞調查》之后,我覺得自己原地踏步,雖然對所有社會問題都有所接觸,但我接觸的都是點,整個行業(yè)整個系統(tǒng)是怎么回事,系統(tǒng)之間是怎么經緯縱橫的,我一點都不知道,我接觸的都是個案。我得金話筒獎的時候,要不是編導耿志民在后臺做縝密的思考,根本沒有我什么事,我實際上就是完成了他的意思。所以,我離開了《新聞調查》。它是一個好機會,它可以讓人迅速地成名,但是我執(zhí)意要走,我說什么都得走,我必須走。
我就想,我要找一個途徑,或者出去學習,或者找一個新的平臺,讓我每天能接觸新聞,讓我不得不去看。正好2003年5月新聞頻道成立,出現(xiàn)了一個《央視論壇》,領導找上我說你能不能做這個節(jié)目的主持人,這是一個非常艱苦的工作,不見天日,不像《新聞調查》那樣每天接觸大量的人,鮮活的,一線的,有意思的!堆胍曊搲访刻於荚谘莶ナ遥刻炀褪茄矍澳莾蓚專家,進行枯燥的探討。而且,每天光資料就有兩指頭厚,A4紙,密密麻麻的,談稅收,談財政政策,談貨幣從緊。要不然就談我們國家的整個養(yǎng)老體系、衛(wèi)生保健體系、教育體系。你要把自己變成每個領域的專家,然后你才能懂。最起碼要粗放地了解咱們國家最大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攻克不了,現(xiàn)在最大的障礙是什么,怎么解決這個障礙。不懂怎么辦?看材料!一宿一宿地看,我當時住在臺里的宿舍,每天晚上看著天黑,然后又看著天亮,每天幾乎都是這樣。第二天早上起來去錄像,人迅速地瘦下來,很好的減肥方法。
另外,從一開始我就知道,因為我不懂,所以聽。要是一上來我什么都懂,我就容不得你說了,那就是我說了。比如說我現(xiàn)在做了大量的演播室的評論節(jié)目之后,再做《面對面》的采訪,領導老跟我急,說你能不能少說點話,讓對方多說點。說你不再適合做《新聞調查》記者了,你什么都知道。剛做評論節(jié)目時,什么都不懂,迫使你認真地聽。經過了漫長的時間打磨之后,漸漸開始懂了,一懂了反而聽得就更有意思了,一開始就是為了聽而聽,因為別人得看著你啊。漸漸聽懂了之后,你就要聽他說得有沒有道理,馬上就能提出問題來。如果你不聽,牢牢按照自己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問的話,你永遠不會進行深入的交談。這是我的看法,到現(xiàn)在我仍然這么想。所以,我覺得在《央視論壇》做陌生的話題太艱難了,什么時候想起來都覺得艱難,但是艱難往往是人成長最快的時候。
仲偉寧:你心目中好的采訪是怎樣的?
董倩:我自己認為棒的采訪,就是我自己對這個事特別清楚,從頭到尾問的問題,一點都不跑題。漂漂亮亮的半個小時全做出來了,編導不用怎么剪輯,這是我最喜歡的。我不會因為別人說我采訪好,我就說它好,那可能是經過剪輯出來的,不叫本事。有一些采訪我問了一個小時,還在邊緣呢,出現(xiàn)那種情況我回到家后背都會疼,急的!怎么就油鹽不進呢!我就琢磨,先找找自己的原因。
現(xiàn)在演播室做直播主要是我跟巖松,我們倆會商量,巖松你想說什么話,我要通過我的一切準備,把你說的這個觀點給烘托出來,給你添柴點火。但是真正的采訪不是的,不管是專家也好,普通人物也好,你沒問清楚,人家就會跑題。他跑了以后,你得給他拉回來。所以,為什么說要學會傾聽,不聽根本就不行,你想走神都走不了。所以說掌控能力特別重要。
中央電視臺標準的底線是不出錯就行,所以你只能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第一不出錯,第二要稍微精彩一些,第三在有限的直播時間內充實更多的內容。但是真正有價值的訪談是做不了直播的,30分鐘再加上短片,再加上廣告,再加上打斷,再加上片頭,所剩不多了。雖然不是直播,但是心里要有一種直播狀態(tài),不能一味撒開了問,攝像每一次換帶子我心都特別緊,我不希望我的訪談在一個小時之外,包括《面對面》!睹鎸γ妗肪褪卿浺槐P帶子,錄多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編導可以斷章取義。如果你很強,提問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往前走,他剪都剪不掉!缎侣剷蛷d》特別好,它基本上沒法剪,它是一個純訪談式的,對記者要求高,因為你要呈現(xiàn)出最有價值的內容。
仲偉寧:2007年你去了耶魯學習,這么多年你都一直夢想著出國嗎?
董倩:我真的特別想走,我?guī)缀趺恳荒甓枷胱撸搅?007年我終于可以走了。內心經歷過一個從喧囂到歸于平靜,從虛幻到理智的過程。一開始我周圍的同事都走,全都是去美國,人都是要比的,你走我也走。我覺得工作和人之間就跟男女婚姻一樣,你開始覺得對方還不錯,慢慢接觸以后覺得越來越有可取的地方,越來越離不開他。但是你心里面還有對其他美好事物的追求,你要壓抑著它,就像井噴一樣,你越壓它,它蓄勢的能量就越大,所以我就知道我一定要走。
到電視臺工作十幾年之后,我知道我要走一定是有目的地走,而不是說僅僅為了出國讀個學位,聽上去好聽。我哪怕就去那兒待一年,什么都不干,我去看,我看我愿意看的,去接觸,接觸這個社會。美國在制度上、文化上、經濟上都很強大,為什么?我想知道。正好有這么一個機會,就是去耶魯大學。申請去一個學期。其實我去了以后,就是看、聽,跟不同的人接觸,在外國人堆里生活,這是第一次。一直說中國強大了,要融入國際社會,我想看看我能不能融入。通過這半年我發(fā)現(xiàn)不容易,關鍵是文化上,語言太重要了,你沒有語言,一切無法交流。
美國的媒體不管是節(jié)目的樣式還是主持人都特別自然。在美國的經歷,讓我第一次意識到我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早晨起來,電視里出現(xiàn)的都是年輕的姑娘,穿得漂漂亮亮的,越往夜里衣服的顏色越深,主持人的年紀越大,男的越多,女的越少。后來我知道,原來在重要的時間段中出現(xiàn)的都是男人。我回中央電視臺一看,我也是在重要時間段出現(xiàn),我是女人,由此我就得出這個結論,我也挺重要的。
(摘自《我所珍惜的:30位北大傳媒人訪談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