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2009年8月10日,鄧小平遺孀卓琳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人們記得的,是她與鄧小平相濡以沫、從未紅過臉的58年婚姻;不為人知的,卻是卓琳與年長鄧小平僅5歲的繼母的婆媳情。婆媳和睦相處51年,來自鄧小平夫婦對老人的孝順尊敬,也來自老人對子女無私的愛。
婆媳初相見
卓琳與婆婆夏伯根的故事,從1950年春天的重慶開始。
鄧小平回到重慶的消息傳到廣安,舅舅談以興立即找到鄧小平的繼母夏伯根,決定乘船去重慶尋親。
船在朝天門碼頭靠岸,從未見過繼子的夏伯根一路打探鄧小平所在,尋到西南政治局大門口時卻引起警衛(wèi)員的警惕:鄧書記都45歲了,這個女人也就50歲出頭,怎么可能是書記的老娘?
幾番交涉,兩人終于在晚上見到鄧小平夫婦。甫見面,多年未見的舅甥倆立刻忘記了旁人,自顧自拉起了家常。
卓琳打量著被忘在一旁的夏伯根。對方身材高挑、衣衫整潔,雖一路風(fēng)塵仆仆,人卻很精神。她為夏伯根端上一杯茶后,問起一路的情況。許久,談以興終于想起:“賢娃子,這就是你后媽!
夏伯根露出局促的笑。
卓琳大吃一驚。原以為丈夫除了舅舅再無其他長輩,沒想到還有一個繼母!
“是她給你老子披麻戴孝送終的。你老子死后,你們家全靠她撐起來。”夏伯根被談以興夸獎得不好意思,“聽說你回來了,想來看看你,沒有別的意思!笨粗@位只比自己大幾歲的農(nóng)婦,鄧小平做出決定:“留下來,我們一起生活,夏媽媽!今后我們給你養(yǎng)老!”
夏伯根愣住了,素未謀面的繼子竟想留下自己!卓琳能體悟到婆婆此時的百感交集,她為夏伯根拭去喜極而泣的眼淚,“留下來,你該享享清福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叫奶奶,我們家不分親奶奶繼奶奶!编囆∑较蚝⒆觽兘榻B家中新成員。卓琳也喜歡跟著孩子們喊“奶奶”。一起生活兩年后,她習(xí)慣什么事都與老人商量。
1952年,鄧小平調(diào)往中央工作,舉家遷往北京。“我也去嗎?”夏伯根問。
“怎么不去!弊苛张呐乃氖郑拔覀兪且患胰,到哪里都一起!
到了北京,鄧小平立即投入緊張工作中。卓琳代替丈夫領(lǐng)著老人和孩子們游遍北京的名勝古跡。游覽途中,遇到熟人向她打招呼,卓琳總是主動拉著夏伯根介紹:“這是小平的媽媽,我婆婆!弊鳛橄眿D,她想滿足婆婆的一切愿望,而被兒子和媳婦親口承認,是夏伯根最大的愿望。
不久后,卓琳成為鄧小平的秘書,兩口子每日早出晚歸,夏伯根便攬過所有家務(wù)。天沒亮,起床做好家人的早飯;孩子上學(xué)時間到了,她幫助穿衣盛飯;把一家人送走后,又開始準(zhǔn)備中午飯和晚飯。
艱難歲月里的老顧問
“文革”開始,鄧小平一家被“監(jiān)禁“在四合院中。卓琳身體大不如前,管家的大事逐漸移到女兒鄧楠手上,而奶奶成了鄧楠的顧問。
這個家的開銷不少:鄧小平夫婦的5個孩子以及來京學(xué)習(xí)的鄧家其他孩子;鄧小平每天要的“小熊貓”煙;舅舅一家不愿意離開廣安,卓琳每個月給他們寄去10元、20元不等的生活費。
“奶奶,現(xiàn)在日子雖然有點緊,但你千萬不能苦了自己,更別想著回老家去,有我和小平在,你什么都不用操心。”卓琳擔(dān)心老人產(chǎn)生自己是累贅、打算回廣安的想法,搶先給婆婆打預(yù)防針。
縫補漿洗,吃穿用學(xué),夏伯根比以前更操心。能自己做的,絕不買;能接著用的,絕不扔;她用平常人家十分之一的開銷,保證了日子一天天過下去。
艱難歲月里,夏伯根對卓琳只提出過一個要求!拔母铩敝校瑹o數(shù)夫妻為自保紛紛提出離婚、劃清夫妻界限。“卓琳,你千萬不要和先賢離婚啊!彼绞窍矚g這個兒媳,就越容易胡思亂想。
“我不會,我怎么會!弊苛招Υ。她理解婆婆擔(dān)憂,她們都見識過背叛出賣,知道堅守感情和信仰最不容易。
“我就知道你不會,”夏伯根如釋重負,“你和她們不一樣!
三個人的流放生活
鄧小平夫婦被下放到江西“改造”。
出發(fā)前,卓琳和丈夫商量把奶奶帶走。夏伯根已經(jīng)70歲高齡,留她和孩子們在北京,卓琳怎么也不放心,跟著自己走還可以互相照應(yīng)。
“奶奶,你和我們一起走。”卓琳對夏伯根說。沒想到婆婆已經(jīng)收拾好行李——她同樣放心不下身體不好的兒子、媳婦。
卓琳的眼睛濕潤了。她一貫覺得尊重對方、孝順對方,那是作為媳婦該做的;可轉(zhuǎn)眼間,夏伯根回饋給自己更多。
到了江西,鄧小平夫婦不許夏伯根再做重活累活,她便在家淘米做飯,盡量搶活干。但三個人沒有工資,每月僅靠20元的生活費,日子著實困窘。
“我們種地吧!编囆∑街钢〉摹皩④姌恰睒窍驴盏,“還可以養(yǎng)幾只雞。”
雜草叢生的空地?zé)狒[起來。夏伯根和鄧小平挖地,患有高血壓不能勞作的卓琳坐在小板凳上揀地里的石頭。地弄好了,他們找老百姓要了些種子,種些茄子、辣椒等蔬菜。鄧小平澆水,夏伯根負責(zé)鋤草除蟲,空閑時幾人又在角落里做了個圍欄當(dāng)雞圈。
“我們還可以學(xué)著自己釀酒、做豆瓣。”卓琳向婆婆建議并立即得到響應(yīng)。反復(fù)研究了幾個月,婆媳倆終于試驗出了鄧家的酒和豆瓣醬。三個人的流放生活里,酒香和醬香成了艱難歲月里最香的作料。
作為母親的預(yù)感
鄧家第三代是夏伯根抱大的。鄧小平平反回到北京后,她升級為“老祖”,繼續(xù)帶大了第四代。
1997年2月,鄧小平逝世。自那天起,97歲高齡的夏伯根不吃飯了,也不喝水。
幾天后,卓琳在女兒的陪伴下趕往醫(yī)院。剛剛送走丈夫,她必須竭盡全力留下婆婆!拔覀?nèi)齻,一個都不能少,少了一個哪個都活不成!痹诮鲿r丈夫說過的那句話回響在耳邊,卓琳坐在病床前,緊緊握著老人枯瘦的手。老祖有老年癡呆癥,不認得人了,但媳婦認得她,還想和她相扶著走完剩下的路。
4年后的春天,夏伯根辭世,享年101歲。2009年7月,卓琳逝世。這一段曠世婆媳情,想必在另一個世界里可以續(xù)上吧。
(摘自《愛情•婚姻•家庭》)
參與互動(0) | 【編輯:楊彥宇】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