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是最近媒體上的一個熱詞。其實,在國外也有形形色色的“蝸居”。在如今的倫敦、東京、紐約……以及其他任何一座國際都會,沒有任何一個城市不是因為人口的過度膨脹,而使土地變得寸土寸金,住房變得奇貨可居。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之下,更生出了一些別樣“蝸居”。
在英國東南部海濱小城布萊頓,最近有這樣一棟號稱是“全英最窄的房子”吸引了媒體的關(guān)注:一座深綠色外墻的兩層小樓,寬不足兩米,前后長度也剛過6米,夾在兩套普通的灰白住宅樓間,遠看上去,仿佛就像是一個大大的三明治。很難想象,就是在這樣一座10平米的小屋中,卻住著一家四口人。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有人搬進去居住之前,這里原本竟只是一個驢棚。
這座房子的主人是博伊爾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孩子喬和查理。不要看他們的房子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門廳、廚房、浴室位于一樓,二樓則是臥室以及客廳。女主人蕾切爾說:“剛買下時,儲物間還放著麥稈和小車零件,后來我們將儲物間變成了臥室!
除此之外,小房子還有一個令博伊爾夫婦很是得意的好處:在英國陰冷的冬天,家里根本就不用開取暖裝置,因為它是如此的狹窄,只要蹭左右鄰居們的暖氣就足夠了。
目前,博伊爾夫婦正準備為他們的房子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他們認為這棟房子可能是英國最窄的有人居住的聯(lián)排房,并希望把房子租出去。
“船屋”與“箱屋”
以“金融之都”倫敦而聞名于世的英國,生活成本高是眾所周知的事情。而在英國生活的日常支出之中,最貴的莫過于房子的開銷。一般一戶普通的住房,房價大約在12萬至18萬英鎊之間。而且,英國不但房子貴,房租也不便宜,一般普通的房子房租價格,根據(jù)房子大小和所處的位置不同,大約在350至650英鎊之間。
這個數(shù)字看似不高,但作為英國的低收入者,尤其是留學生、外來移民和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其月收入很多都是在800至1200英鎊之間,如果是一個人租房,房租加上水電費、食品開銷還有政府稅,一個月下來將所剩無幾。而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合住合租。單身者幾個人住一個房子,有家者兩家租一個房子,這種情況在英國并不少見。
甚至,這一群體還被冠以了一個特有的稱謂“IPOD”,對于它的解讀聽起來令人難免有些心酸:I代表“不安全”(Insecu-re),P代表壓力太大(Pressurised),O意味著稅收過重(Over-Taxed),而D則是負債累累(Debt-Ridden)。
27歲的希安·奧尼爾和尼克·奧斯丁是生活在倫敦的一對年輕情侶。由于囊中羞澀,他們選擇花2萬英鎊購買了一艘船屋。并將這艘船屋裝扮成了一個真正的家。對此奧尼爾總結(jié)說,船屋生活“浪漫得不可思議”,雖然這在冬天里還是有點冷。
當然,即便只是船屋,更多的人不是選擇了買而是選擇了租住的方式。25歲的金融分析師克里斯蒂安·洛克就在泰晤士河上一個船屋公寓里租了一間房子,每月租金為650英鎊。他說:“我并不想擁有一艘船屋,但我得有地方住。而且,如果在陸地上租這樣一間公寓,每個月租金至少要1000英鎊!
調(diào)查顯示,從2000年以來,英國船屋的數(shù)量幾乎在以每4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而年輕的初次購房者和由于經(jīng)濟趨緊而被迫換房者,都是購買船屋的主力人群。
除了“船屋”,還有更多的既經(jīng)濟又環(huán)保的材料正轉(zhuǎn)變成為年輕人的房屋,而原本用來運輸貨物的集裝箱便是其中的一種。2001年,英國的都市空間規(guī)劃組織將集裝箱作為房屋的組件加以靈活運用,在倫敦碼頭區(qū)建造了第一座“集裝箱城”,在辦公場所缺乏的倫敦,這個創(chuàng)意立即受到了歡迎。2002年緊鄰著它又出現(xiàn)了第二座“集裝箱城”。
受這一思路啟發(fā),2006年,荷蘭政府為了解決阿姆斯特丹學生住房困難問題,用集裝箱建造了一個有1000個房間的學生公寓,這讓阿姆斯特丹成為了世界上擁有最多集裝箱房屋的城市。2007年,西班牙馬塔羅市政府經(jīng)過一年的考慮,開動了一項改造集裝箱成為住宅并租給年輕人的計劃。因為是集裝箱改造而成,所以政府出租這樣的房子價格也很便宜,而對于年輕人來說,把這些原本簡陋的鐵皮箱裝飾成一個溫馨小屋,不但能解決自己的住宿問題,而且順便還能回味一下童年時代搭積木的樂趣,當然也不會抗拒。甚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呼吁:既然買不起房,咱就買集裝箱吧!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