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jīng)濟繁榮的歷史并不算很長,但很早就重視發(fā)展公共交通,在這個“彈丸之地”,如今仍在“服役”的“百歲”以上的公共交通工具就有三種:山頂纜車、天星小輪和有軌電車。實際上,以便捷的公交來保證順暢的人流,可能正是香港得以“百年興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先說老大———山頂纜車,生于1888年。“山頂”,乃港島著名景點“太平山頂”。纜車道從山腳下的中區(qū)至山頂,全長1.4公里,相對登高373米,全程7分鐘,兩節(jié)車廂的纜車一天來回90趟。
要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單程票價20港元,來回30港元,每年有約350萬人次坐纜車、登山觀景。坐在纜車里,看著兩旁的建筑物“倒”于身后,你或許能找到一種感覺叫“神奇”。盡管過了百多年,山頂纜車依舊“原汁原味”:纜車軌道沒變,上山原理也跟當初一樣,用兩根4.4厘米直徑的鐵纜繩“拉”上來,只不過動力系統(tǒng)從當初的蒸汽機變成了電機。
再看老二———天星小輪,比“大哥”小整10歲,成天往返于維多利亞港兩岸。天星小輪最早只有4艘以燃燒煤炭發(fā)動的單層船只,目前已有12艘燃燒柴油的內(nèi)燃機雙層船,而這12艘船的名字中都有一個“星”字,故得名“天星”。小輪?康拇a頭也叫“天星碼頭”,維港南北各有兩個,分別是港島的中環(huán)和灣仔碼頭,以及九龍半島的尖沙咀和紅磡碼頭。在香港,天星小輪是最廉價的過海交通工具,特別是往返于中環(huán)和尖沙咀航線的下層客票,僅1.7港元,成為全香港最便宜的票價。別看便宜,它可是香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每年運輸旅客2600萬人次。何況對于游客來說,小輪更是欣賞維港兩岸美景的絕佳工具。
最后是有軌電車,剛滿100歲。由于一直使用鈴鐺開路,所以港人給電車取了個很親切的名字,叫“叮叮車”。自1904年起,“叮叮車”便穿行于港島北部的東西沿岸,6條主要路線連接筲箕灣、跑馬地和堅尼地城,路軌全長30公里,平均半里地一個電車站。作為擁有163輛電車、世界上最大的雙層電車車隊,有軌電車至今仍是香港最具效率和經(jīng)濟實惠的公共交通工具,日均接載乘客24萬人次。電車還是路上的優(yōu)待對象,各式車輛都有“讓路”的義務,在不少路口都豎著“givewaytothetram”牌子,可見“資歷老”就是不一樣。最早的電車是單層,有頂沒窗沒門,日曬雨淋的,而且不安全,經(jīng)過數(shù)次改進,如今在路上跑的電車是雙層封閉式,屬第四代電車,上世紀30年代已開始投入服務。而目前最新的是第五代電車,名叫“千禧新電車”,于2000年推出,數(shù)量不多,只是偶爾能在街上看到。其實,電車所經(jīng)之處,不乏著名景點,像銅鑼灣、時代廣場、賽馬場、太古廣場、中環(huán)、中銀、匯豐、立法會大樓、置地廣場、西港中心等等,都是下車可及。只要不是上下班高峰期,坐電車觀光,也不失為好的選擇。(作者:劉韜;來源:人民日報《華南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