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三日電題:六方會談三度開初夏北京迎賓來
——六方會談外的風景線
中新社記者 孫宇挺 張量
釣魚臺前的紅綠燈下,伴隨著樹上清脆的知了聲,北京老式電車翹著兩根小辮,蠕動著它那長長的身軀緩緩駛過……
這樣一幅普通而又平常的場景,每每到了某些不一般的日子,都會被一些特殊的景象點綴起來。
今天也不例外。
今天下午,有關朝鮮半島核問題的第三輪六方會談在此間釣魚臺芳菲苑開始舉行。今天北京最高氣溫三十度,沒有多少云彩的北京城,烈日當頭下,下午兩點時分就顯得格外氣氛熱烈了。
“阿米利加!”站在馬路口瞭望的日本NHK電視臺記者大聲向聚集在釣魚臺國賓館東門前的一大堆記者吆喝了一聲,原本有點稀松懶散的人群立馬緊張了起來。尤其是攝像攝影記者們,更是把各自的“長槍短炮”對準了來路,其他記者有的互相詢問,有的拿筆疾書。
有五輛車組成的龐大車隊緩緩向釣魚臺東門方向駛來,相機的快門聲霎時此起彼伏!笆苟摹钡能嚺谱C明他們的確是美國代表團。這時約是下午兩點半,他們緊跟著韓國代表團的車隊成為第二個到達車隊。
一位眼尖的記者說,頭車中坐在凱利旁邊的就是六方會談工作組會議的美方團長狄長禮。
某位記者將那位站在路口的NHK記者比喻為泰坦尼克號上的瞭望兵,“只不過他報得非常及時!”
在這位記者的吶喊聲中,日本、俄羅斯的車隊先后抵達,朝鮮代表團則是最后一個到的。
在成群的記者隊伍旁邊,還另有一道風景線。比起略顯緊張的記者群,一旁的這群人則顯得相對安逸。其中,一位六十三歲的老者告訴記者,他住在附近,第一次六方會談他就過來看了,這次也過來“關心一下國家大事”。一旁還有兩位學生模樣的人,詢問后得知,一個是清華大學的學生,一個是北京交通大學的學生,適逢考試結束,這兩位高中時代的同學今天結伴,到這里“開開眼界”。
當朝鮮車隊抵達之后,人群開始漸漸散去。三時許,幾乎在中國代表團團長王毅作開幕式講話的同時,一個電視臺已經(jīng)在釣魚臺前開始錄制當天的節(jié)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