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檔案館透露,珍藏在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3年之久、第一份由中國人寫作的記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日記———《程瑞芳日記》將在2005年全部公開,為佐證日寇犯下的歷史暴行又添加了一份鐵證。
第一份中國人日記
《程瑞芳日記》于2001年12月初在整理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金女大)零散檔案時被發(fā)現(xiàn)(又稱《首都淪陷金校留守日記》),是首次發(fā)現(xiàn)的中國人以親歷見聞形式記錄下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日記。
該日記作者程瑞芳女士是武漢人,時年62歲,系當時南京國際安全區(qū)第四區(qū)(金陵女大難民所)衛(wèi)生組組長、中方負責人之一。程瑞芳日記記錄自1937年12月8日起至1938年3月1日止,正好是抗戰(zhàn)初期南京淪陷后日軍在全城大規(guī)模屠殺的時間。
《程瑞芳日記》,與已經(jīng)公之于世的外籍人士所著的《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及《東史郎日記》互相印證,堪稱揭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罪行的又一重要鐵證。
遠東法庭控訴日軍
據(jù)檔案館資料所載,1937年8月15日,日寇轟炸南京時,為了應付緊急事件,當時金陵女大的吳貽芳校長成立了緊急委員會,程瑞芳是其中一員。日寇攻占南京前夕,程瑞芳與魏特琳、陳斐然組成了三人非常委員會,留守學校,建立金女大難民所。
程瑞芳協(xié)助魏特琳進行收容、保護婦女兒童的工作,成為魏特琳最主要的工作助手。據(jù)史料表明,程瑞芳在抗戰(zhàn)勝利后的1946年,曾遠赴日本,在遠東軍事法庭上作證。這個出證材料在遠東軍事法庭的審判檔案中有記載。
在金女大零散檔案中發(fā)現(xiàn)的程瑞芳填寫的英文履歷表也提到她曾到過日本。據(jù)金女大的老校友回憶,程瑞芳在1952年院系合并后離開南京,在武漢居住。1964年,為圓程瑞芳想回金女大看看母校的心愿,吳貽芳校長還自己出資邀請程瑞芳重游金女大安全區(qū),以此慶賀她的90歲生日。
研究第一手資料
2001年12月,南京發(fā)現(xiàn)《程瑞芳日記》后,從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專家們十分重視,稱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原始檔案資料”。
江蘇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孫宅巍表示,近年來,國內(nèi)外對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有長足的進展,但前期資料與后期資料(如審判戰(zhàn)犯調查資料)、有關安全區(qū)的中國資料與外國資料相比,前者都亟待發(fā)掘。現(xiàn)在程女士日記的發(fā)現(xiàn)和公布,正好彌補了上述兩個方面的不足。
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連紅博士表示,程瑞芳日記是第一部中國人自己寫的、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一個難民所情況的日記。
【來源:《南京晨報》;作者:朱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