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獲悉,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將“關于死刑核準制度改革的調研”作為今年十大重點調研課題之一,向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和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公開招標,擇優(yōu)立項審批。這表明最高人民法院已對呼聲很高的“死刑核準制度”啟動了改革程序。
調研公開招標
據了解,這是最高法院首次采用公開招標方式,對重點調研課題擇優(yōu)立項。在十大課題中,死刑核準改革、法庭建設調研、案例指導以及財產刑等對我國法制改革將有很大的影響。
最高法院表示,首次對重點調研課題采用向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和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擇優(yōu)立項審批。對于申請人必須組成三人以上的課題組,申請人的職務為正處級以上或者職稱為副教授以上。最高法將會在調研中期對課題質量進行檢查,調研成果驗收時將請專家參與進行。申請人可到中國法院網下載申請表,申請工作截至今年3月31日,并要求于明年3月底之前完成調研報告。
改革啟動原因
核準權上存在沖突
近年來,學界對由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準權呼聲很高。1979年《刑事訴訟法》確定了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案件的制度。1983年修訂《人民法院組織法》時,將第十三條“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修改為“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準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得授權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行使”。據此,最高人民法院在1983年9月7日發(fā)出《關于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準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明確規(guī)定:對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準權,依法授權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和解放軍軍事法院行使。這樣就導致了《刑事訴訟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在死刑核準權上的沖突。
這一做法雖然打擊了犯罪,但帶來的消極影響不可小視。因為根據法律規(guī)定,死刑案件歸屬中級法院一審,高級法院便成為死刑案件的二審法院,既然高級法院對部分案件享有死刑核準權,那么,死刑復核與二審的合二為一也就不可避免,因為同一個法院的審判委員會不可能作出兩個不同的判決。這樣,就有可能會出現(xiàn)錯殺。
造成死刑犯不平等
另外,核準權的下放,還造成死刑犯在法律面前的不平等。由于最高法院只保留危害國家安全以及貪污等嚴重經濟犯罪案件的死刑核準權,犯此類罪的死刑犯能到最高法院核準死刑,但是,殺人、搶劫等死刑犯卻只能由省一級法院核準死刑,這就似乎顯得前者的“待遇”更高一些。各地方法院對判處死刑的標準可能不同,也會造成在這個省不判死刑的人,換到另一個省有可能會判死刑。
有學者認為,此次最高院對死刑核準制度進行調研,標志著死刑核準制度改革的開始。該調研結果將影響到最高院是否收回死刑復核,當然,復核最終收回還有待于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人民法院組織法》來完成。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