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韶關(guān)10月11日電(馮昶 李凌)國慶期間,記者與一幫好友來到與粵北相鄰的湘西會同縣,近距離欣賞巫水河畔的明珠——高椅古村。
高椅位于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的故鄉(xiāng)——湘西南的會同縣境內(nèi)。因其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地形宛如一把高高的太師椅而得名。整個村寨共有人口590余戶2200多人,其中85%的村民為楊姓,系南宋誥封“威遠侯”楊再思的后裔,侗族。
10月2號中午,我們一行14人從韶關(guān)驅(qū)車出發(fā),因路途遙遠,且山路彎曲,到達高椅古村已是3號的晚上八點。住宿的農(nóng)家小旅館是一棟兩層的木樓,30元(人民幣)一間雙人房,簡陋卻干凈。樓前小小的庭院吸引得幾個一路嚷嚷著很累的好友卻不肯回房睡覺,居然泡了兩壺茶,坐在院子里談天說地數(shù)星星。記者自稱瞌睡蟲,自然是趕緊洗漱早早去和周公相會了。
第二天五點剛過,幾個攝影愛好者就已經(jīng)出門去“創(chuàng)作”了,而我們則睡到太陽東升才悠閑地在古村游蕩。清晨的古村很安靜,偶爾才見一兩個挑著筐的村民。一棟棟青瓦木屋都建有封火墻,封火墻之間是狹長彎曲的幽巷。每戶農(nóng)家的院子都種有果樹或花草,三五位長者閑坐在自家木門前聊天,間或友善地看看過往的游人。那池塘的殘荷,古樸的木屋,門窗上精妙的雕花,屋檐上艷紅的燈籠,掛滿南瓜花的竹籬……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純樸與自然,讓人的心,也回歸于寧靜與淡泊。
這個湘西大山里的古村,規(guī)模宏大,建筑奇特,深藏著許多秘密和驚奇。整個村落至今仍保存著明清時期連續(xù)500年間(公元1380-1881年)修建的古民居建筑104棟。村落以五通廟為中心,呈梅花狀分成五個自然群落,村中道路縱橫交錯,宛如網(wǎng)狀。
按農(nóng)家習俗,像高椅這么大一個村團,寨子中是不能出現(xiàn)墳?zāi)沟,但我們卻在村中見到一座古墓。墓主是誰呢?她就是高椅楊姓始祖母蔣氏,被高椅楊姓人家尊稱為“蔣太君”。
據(jù)傳,蔣太君是宋末元初時期的一位抗元女英雄,元軍南下侵入高椅時,她為保護高椅村百姓生命財產(chǎn)安全,帶領(lǐng)著全村百姓與元軍英勇抗戰(zhàn),后來在一次戰(zhàn)斗中不幸犧牲。犧牲后,高椅村百姓為紀念蔣太君,就將她葬在這里。又因為這里地名叫“麻園”,所以后人又稱她為“麻園太婆”。
東兜西轉(zhuǎn),一棟帶有西方建筑風格的樓房很突兀的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細看樓前的說明才了解到,該樓建于清朝道光年間,因樓前地勢空曠,適宜于賞月而稱為月光大院。月光大院于光緒20年失火被毀,現(xiàn)在僅剩此旁樓——月光樓。因該樓主人在民國初年曾到國外留學,接受了西方思想,于是便將月光樓改建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
在村里轉(zhuǎn)悠了半天后,我們來到巫水河邊。巫水河在古代稱為“雄溪”,是為五溪之一。對面的山叫孟營山,傳說是三國時期孟獲安營扎寨的地方。早起打魚后的漁民細細清理漁網(wǎng)中的碎枝細葉,幾個村姑正在河邊洗衣,與遠處的炊煙共同組成一幅美麗的鄉(xiāng)村畫卷。
河邊的村民告訴我們,不到唐洲村,白來高椅游。我們這幫好攝好玩之徒當然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好景點,趕緊租了一條大木船,逆水而上到對岸的唐洲村。高椅離唐洲村有一段水路,沿途的風景令人在這段路程中大飽眼福:清澈透明的江水讓水底的鵝卵石清晰可見,忍不住把手伸進水中,讓濺起的水花滌蕩心扉;鸕鶿乖乖地站在竹排上,兩岸是散落的古村。放眼望去,隨處都是一幅動靜皆具、色彩俱佳的山水畫卷。
據(jù)說,唐洲村以前有48戶人家,被劃為地主的有40戶,可以想象當年這里的富裕程度。在這個小村里,現(xiàn)在還保留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習慣,直讓人感覺這里是一個世外桃源。 唐洲村的老宅第的確比高椅更顯古樸,一塊塊至今仍高掛在堂屋門樓上的古匾彰顯著舊日的輝煌。在河灘上訪石頭于我們而言是一件愜意的事,石頭被河水沖洗得各式各樣,不乏表面圖案自然如畫的。村民們也隨意拿石頭放在門口作為凳子,有坐得滑膩如鏡的,同伴直想買走。
高椅古村文化底蘊深厚,風采獨特。被專家譽為“江南第一古村”、“古民居建筑活化石”和“古村落發(fā)展建筑史書”等。那驅(qū)邪酬神、消災(zāi)納福的原始儺舞、儺堂戲至今仍在百姓當中廣為流行,并被譽為“戲劇活化石”。
高椅古村,真真是散落在湘西巫水河畔的一顆養(yǎng)眼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