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四川)博物館新館明年將開館,1個多月來,近30萬件文物已悄然從成都跳傘塔“老家”,全部安全遷至浣花溪新居。據(jù)悉,這是西南地區(qū)博物館首次大規(guī)模文物搬遷,也是全國少有的省級博物館整體搬遷。如何保證珍貴文物無損?珍貴文物怎樣安全穿過鬧市?昨(9)日,省博物館黨委書記盧越向本報(注:四川日報)獨家披露了文物搬家全過程。
出庫:拆房破墻,起重機吊起青銅像
“一二三,起!”11月20日,是大型石棺、石刻、青銅像等國家一級文物的搬遷,也是所有文物搬遷中分量最重、體積最大、級別最高的文物搬遷。
一走進省博物館,就看到停放在空地上的大型起重吊車和平板大貨車。它們是為高約3米、重近2噸的大型青銅江瀆神像準備的。不過,庫房里的神像,無法從大門“走出去”。專業(yè)人員先拆房、破墻,直接把老庫房分解得“支離破碎”,然后在大型起重吊車的“牽引”下,神像一點點離開地面,越升越高,又漸漸降低,放在平板貨車上。
新博物館內(nèi)專門為神像等大型文物留出了沒有房頂?shù)姆块g。大吊車再次發(fā)揮“威力”,把神像從貨車上直接吊升,從屋頂慢慢放入庫房內(nèi)定位固定。等所有大型文物都“落戶”了,再把屋頂蓋好,一切就OK了。
包裝:量身定做,保障文物不受傷
省博物館文物種類眾多,每種文物又有不同的特性,書畫容易受潮、瓷器陶器容易破碎,怎么保障文物在“搬家”過程中不發(fā)生意外?
“特殊的材料,特殊的手段,加上特殊的包裝!北R越說,根據(jù)各門類文物特點,采取不同的包裝方式。比如,書畫等紙類文物容易受潮,也容易遭蟲蛀,就在包裝盒里放入防潮、防蟲、防霉材料。容易破碎的瓷器,專門按瓷器大小定做木匣子,同時放入防震動、防擠壓的填充物。而石刻文物,則需先放到量身定做的泡沫墊上,再放到用木條拼成的兩層“底架”上,石刻表面再用泡沫保護,最后才用布條捆綁固定。這樣,即使運輸過程中遇到震動,石刻也一點不會“翻身”。
經(jīng)過分別包裝的文物,放入大的木箱中,再標明序號。記者看到,每個木箱上至少有三種編號。這樣,除保管員外,沒有人知道木箱中裝的是什么文物。
設(shè)備:專業(yè)公司,北京開來“氣墊車”
這次搬家,省博物館專門從北京請來一家專門搬遷文物、珍品的專業(yè)運輸公司,國家博物館的文物搬遷也是請的這家公司出馬。公司專程從北京開來三輛龐大的“氣墊車”,充當本次文物搬遷的運輸“主力”。
“氣墊車”外形看起來和大型集裝箱一樣,是一種特制的全封閉的車輛,配有防震氣墊。并且,“氣墊車”的尾部有自動升降板,不需要人工搬運文物上下車。消防和防雨設(shè)備也有配備,能防大雨和火災。
押運:荷槍實彈,運輸路線每天不同
此次文物搬遷是“一級保衛(wèi)”。從跳傘塔“老家”到浣花溪新館,交警、特警、武裝押運人員統(tǒng)統(tǒng)上陣,全方位護衛(wèi)文物安全。每次出發(fā),最前面警車開道,然后緊跟著三輛文物運輸車,其后是護衛(wèi)車,最后是警車押后。每輛文物運輸車中,跟有荷槍實彈的警察和武裝押運人員,都全副武裝做好應急準備。
在搬家之前,省博物館擬訂了三條運輸線路并交給成都市公安局備案。每次文物起運前,又會根據(jù)成都市公安交警指揮中心掌控的道路擁擠情況選擇行駛路線,因此每天的運輸路線都可能是不同的。沿途中,還有巡警在每個路口疏散交通,以便車隊不受干擾順利到達目的地。文物運輸車上還安裝了GPS定位系統(tǒng),并與成都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聯(lián)網(wǎng),車隊的行駛情況全程監(jiān)控在“天網(wǎng)”之下。
準備:提前兩年清點“家底”
早在2004年,省博物館就開始對文物進行基本包裝,為搬遷做準備!鞍徇w也是清點‘家底’的過程!钡谝淮蚊濉凹业住,省博有文物26萬余件,其中一級文物1343件,二、三級文物102076件。“不過這并不是最后數(shù)字!币驗楫敃r還有些文物因長期放在庫房內(nèi)保存,甚至沒有進行定級,除管理該文物的保管員外,誰都沒見過。此次搬遷仔細清點,原來省博物館共有文物近30萬件!
文物包裝箱上的編號就是為文物清點所用的。每次文物從舊庫房出庫時,保管員和搬運人員都要一個個登記,到新庫房入庫時,再共同點數(shù)核對。每箱文物要經(jīng)過三次反復驗號才能出庫或入庫。“正是注重了細節(jié),才讓所有文物全部安然搬遷到新家!(記者 陳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