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那又有一個問題,比如說對于現(xiàn)在,因為對于官員,首先人肉搜索就是一個新鮮事物,對官員的人肉搜索是一個新鮮事物,但是我們不妨有這樣一個假設,就是對官員的人肉搜索一旦成為一種常態(tài),就是我發(fā)現(xiàn)的蛛絲馬跡不再引起它所在的這個部門的紀委的同志所高度警惕的時候,那又應該怎么對接?
王錫鋅:
人肉搜索的技術其實可以從廣義和狹義這兩個角度來講,那么我們現(xiàn)在所討論的,或者說媒體觀眾極度關注的人肉搜索是一個狹義的人肉搜索,也就是尋人,通過提供某些背景的信息,我要去探究更多的關于目標個體的全部信息,這樣一種情形下,我們可以說這種狹義的人肉搜索如果我們將它用于普通的公民個人,那的確是一種恐怖的力量,甚至像有些人所說的,可能會構成對隱私權、人格權、名譽權的一種侵害,但是為什么我們強調對官員依然需要這樣一種監(jiān)督呢?憲法上所講的監(jiān)督權并沒有說不包括網絡上的監(jiān)督,事實上今天信息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一種所謂遠程監(jiān)督這樣一種可能性,遠程監(jiān)督,我們知道所謂的官員、公職人員他們往往是被公眾所關注的,他們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他們經常出現(xiàn)作公共場合,因此他們的一些蛛絲馬跡更有可能為公眾所感知,所發(fā)現(xiàn),公眾在這里所提供的,我剛才說了,只是一種有價值的信息,有可能是有簡直的信息,他們提出了一些疑問,這種疑問我覺得需要注意一點,我們不能夠將它武斷地認定為就是事實,至于是不是事實,需要經過法定的程序來調查。
主持人:
好,今天我們關注的是當官員遇到了人肉搜索該怎么辦。也巧了,就在幾天前號稱侵權第一案的“自殺日記”事件一審宣判了,那么對照這樣的一個案件,會給我們提供什么樣的啟發(fā)呢?
(播放短片)
解說:
上周四,備受關注的由姜巖死亡博客引發(fā)的網絡暴力第一案有了宣判結果,大旗網和“北飛的候鳥”網站被法院宣判侵權,今年年初,姜巖因丈夫外遇自殺之后,憤憤不平的網友對姜巖的丈夫王菲發(fā)起了猛烈的人肉搜索。把他和第三者的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電話號碼、父母情況等等個人信息,都詳細地在網絡上進行了曝光。
人肉搜索的觸角觸及范圍擴大到了當事者的家人,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最近還有個與王菲有相似經歷的,但身份卻并不普通的人,他的家人信息被網友人肉之后曝光到了網上,他就是南京市江寧區(qū)房產局局長周久耕,被網友指責抽天8價煙、戴名表,而引起網友熱火朝天對他展開了人肉搜索,自稱為“人肉王中王”的網友詳細地制作了一個名為“人肉繼續(xù)瘋狂,周久耕局長被深度挖掘,已請假不上班的帖子中,爆料周久耕的弟弟從事房地產工作,連公司的名稱地址和網址都寫得清清楚楚。還有其他網站更是爆料出,周久耕的兒子是做建材生意的,這些信息雖然目前還沒有得到當事人的回應,但勢必會對他的生活帶來不小的壓力,同樣是自己的生活被騷擾,但王菲和周久耕這兩名當事人卻很顯然反映不同,比較起王菲的高調起訴,最終勝訴,官員們面對被人肉搜索的尷尬時,顯然表現(xiàn)得沉默得多,信息時代網絡社會,人肉搜索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普通人也好,還是官員也罷,都有可能面對被揭出老底的尷尬,這無疑給一些官員帶來不小的壓力。
正像一些評論指出的那樣,當官員人肉搜索逐漸成為監(jiān)督新渠道的時候,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官員隱私被暴露在公眾的面前,究竟官員有沒有隱私,其實就在這方面的法律界定尚未明晰,官員被人肉搜索事件頻發(fā)之時,北京和南京都出臺了一些指向官員個人生活的特殊規(guī)定。
規(guī)定中指出,一定級別以上的領導干部婚姻變化時都要向組織報告,而在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甚至還曾經計劃實行領導干部財產申報制度,由此可見作為公眾人物的政府官員的隱私權與普通人物相比,空間和界限似乎正在變得越來越小。
主持人:
好,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一位專業(yè)的網絡傳播學者,他是來自中國社科院新聞所的副研究員閔大洪。
閔先生您好。
閔大洪(中國社科院新聞所副研究員):
你好。
主持人:
您怎么看待這種現(xiàn)象,就是現(xiàn)在網友對于一些官員,對他們進行人肉搜索,這個現(xiàn)象似乎很流行,您怎么肯?
閔大洪:
人肉搜索應該是今年以來引起各方面高度關注,而且爭議非常大的一個互聯(lián)網的一個現(xiàn)象,那么當然在今年也是處于各種目的的人肉搜索,或者形態(tài)也是非常多的,當然今天晚上談的比較多的是對于官員的人肉搜索,那么因為最近的兩件事件,就是一個是林嘉祥,一個是周久耕。
主持人:
閔先生,我打斷您以下,您認為公眾對于官員的,在網上進行的人肉搜索表現(xiàn)了人們的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呢?
閔大洪:
因為我們現(xiàn)在是一個社會轉型的時期,也由于一些深層次的社會發(fā)展的矛盾和問題,包括近年來一些官員的貪腐或者是不法行為的情況,使得民眾就對官員,期待他們本身能夠減少不法行為或者違法亂紀行為,同時如果有的話,通過互聯(lián)網也能夠對他們進行監(jiān)督或者是紕漏,其實是基于這樣一種心態(tài)來展開人肉搜索的。
主持人:
您覺得這樣一種人肉搜索在網上進行監(jiān)督,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
閔大洪:
這個可能是需要根據(jù)一些不同的情況,比方說如果說是真是官員發(fā)生了不法行為,或者是有貪腐的丑聞,如果說網民在根據(jù)一些事件能夠追蹤出背后的一些真實的情況的時候,當然能夠為我們的紀檢部門或者是相關的部門提供一個至少是重要的線索。
主持人:
好,謝謝您。
我們再來看在12月22日的時候,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了一個《侵權責任法(草案)》,我們來看跟今天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相關,就是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受害人有權向網絡服務提供者發(fā)出要求刪除屏蔽侵權內容的通知。
我們先說受害人,因為今天我們說到的官員,他一旦遭受了人肉搜索,不管別人怎么看,他也許自己認為自己是受害人,如果他站在一個受害人的角度,他向一個網絡服務提供者說,要求刪除,要求屏蔽這些對他不利的內容,那這樣一個責任法案到底對這種現(xiàn)象是有什么作用?
王錫鋅:
的確,這里所講的受害人,我們并不能夠籠統(tǒng)地講就是一個群體,事實上它也一個區(qū)分,這里的區(qū)分最主要是兩類,一個是普通的自然人,我們從法律上講,就是公民個人,還有一種就是公職人員,甚至擴大一點,從公職人員到公眾人物,公職人員主要是指官員,公眾人物包括一些享有很高知名度,為公眾所關注,并且與社會利益有密切聯(lián)系的這樣一些人物,比如說藝術家、企業(yè)運動員,還包括罪犯,被提起刑事控告的這樣一些人物。
我們就來講公民和官員有什么區(qū)別,我們講對公民個人來說,憲法和法律,包括保護了它的隱私權,所以在這里,如果說是一般的公民,那么這時候隱私權、人格權、名譽權受到侵犯,比如說私人的電話號碼你泄露了,私人的社會關系被泄露了,那么這時候顯然是對隱私權的侵害。那么公眾人物為什么要做一個特殊的法律界定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第一,他們是代表了與公共利益相關系的因素,甚至是密切相關的一些因素,第二,他們的言行可能會對公眾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說追星,公眾人物有什么樣的情況,我們可能會受他影響,因此公眾人物的這樣一些信息,公眾有更強的知情權。
主持人:
所以說到這兒,這里面說到侵權,這個權什么時候說到侵權,對普通人的侵權可能對公眾人物來說就不是侵權,比如說普通人,他就不愿意告訴你我一個月收入是多少,但是作為官員,你就應當讓公眾知道你的一個月收入是多少。
王錫鋅:
沒錯。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