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08年為應對物價飆漲而向19.9萬名困難戶籍市民發(fā)放千元 “紅包”后,2009年,東莞市財政將向人均純收入不足4700元的困難村的戶籍人口發(fā)放總額為2.3億元的 “利市”。(1月10日《廣州日報》)
以公共財政使用現狀衡量,這當然是大好事,體現了政府的民生情懷,然而,如果以更好的公共財政使用理想來衡量,不能不說,東莞市依然沒有做到最好,依然可以,也應該做得更好。
我們對于公共財政在使用環(huán)節(jié)上所抱有的理想,不過是盡公共財政之力用之于民生罷了。
而“紅包”云者、“利市”云者,顧名思義,都包含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去年發(fā),今年發(fā),明年就未必發(fā),便是發(fā)也不知道具體會發(fā)多少。不唯在中國內地,在其他國家或地區(qū)亦然。被國內媒體報道在去年發(fā)了“紅包”、“利市”的地區(qū),如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國家如新加坡等,今年就不見得會繼續(xù)發(fā)“紅包”。
那么,中國內地一些地區(qū)發(fā) “紅包”、“利市”與其他國家與地區(qū)的發(fā)放“紅包”、“利市”有什么不同呢?
區(qū)別在于,后者已經實現了盡公共財政之力用之于民生,一是民生支出為公共財政使用的主要方向,相關社會保障標準與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宜;二是為保持經濟活力,盡可能控制公共財政收入,維持了很低的綜合稅費比率,要么,是不確定因素,例如資源價格暴漲或者市道超乎尋常的景氣,導致在綜合稅費比率不高的同時實現了公共財政收入猛增,出現了財政盈余;要么,是更加嚴厲地杜絕了行政糜費,導致在公共財政收入不增加的同時實現了階段性財政盈余,當然,現實生活中,往往是兩者兼而有之,于是,可以發(fā)放“紅包”、“利市”進一步促進民生。
而東莞市、乃至其他地區(qū)的發(fā)放“紅包”、“利市”,都回避不開一重疑問:“紅包”、“利市”的來源是否具有正當性,即相關盈余是否來源于過高的綜合稅費比率?來源于政府對部分公共責任的主動放棄?來源于社會保障標準嚴重滯后于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
很現實的疑問是,以東莞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程度和公共財政富裕程度,年人均純收入低于4700元的困難群體,為什么依然得不到制度性救助,而只能極其偶然地得到100至600元之間的、被分為四個檔次的“紅包”或“利市”呢?
中國內地的社會保障水平,著實是遠遠落后于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
東莞市也好,其他地區(qū)也好,在現階段,發(fā)不發(fā)“紅包”、“利市”不要緊,要緊的是確立與本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宜的社會保障標準,堅決杜絕行政糜費,盡公共財政之力制度性地扶助民生,同時減輕公共財政對高稅費比率的依賴,減輕社會負擔。
實事求是地說,以現行財政運行狀況,真正確立了與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宜的社會保障標準的話,中國內地所有地區(qū)的公共財政都會異常艱難,非在特殊條件下,基本不可能發(fā)“紅包”、“利市”了,但有什么關系呢?社會所能夠給予困難群體的扶助、補貼,已經通過制度化的社會保障兌現了,困難群體沒有因此而利益受損,反而會因此引發(fā)越來越多的人思考:為什么,僅僅在確立、落實了與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宜的社會保障標準之后,公共財政便如此困難了?由此引發(fā)越來越多的人的監(jiān)督熱情,要求公共財政透明化,要求杜絕行政糜費,促進財政體制改革。實際上,在并非特殊的條件下,一個地區(qū)的公共財政居然年年有“紅包”、“利市”發(fā),本來就是不正常的——或許正意味著稅費沉重,民不堪負。
許斌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