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天天操,91在线高清,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深夜视频在线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

讓“中國處方”造福人類 中醫(yī)藥文化傳播高峰論壇

由中國新聞網(wǎng)、世界針灸學(xué)會聯(lián)合會、中國針灸學(xué)會、中國民族醫(yī)藥學(xué)會主辦,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協(xié)會中醫(yī)藥委員會協(xié)辦的中醫(yī)藥文化傳播高峰論壇于8月23日舉行,邀請院士、國醫(yī)大師等權(quán)威專家一起為中醫(yī)藥普惠全球凝心聚力。

分享到:
圖文滾動

刷新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2 17:38
    由中国新闻网、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协办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于8月23日举行,邀请院士、国医大师等权威专家一起为中医药普惠全球凝心聚力。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0:55
    主持人陈天浩: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由中国新闻网、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协办的“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我是主持人陈天浩,在此,我谨代表论坛联合主办方,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向各位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0:56
    主持人陈天浩: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今年3月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力求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传播能力,推动中医药国际间交流合作,增进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0:58
    主持人陈天浩:
    下面,请允许我介绍通过线下或者线上参加论坛的领导嘉宾。他们是: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 石学敏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首席院首席研究员 刘保延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原司长 许志仁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 曹洪欣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华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党委副书记 高景华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 杨宇洋
    中东欧中医药学会会长 陈震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学术培训部主任 刘玉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会长 左钢
    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那生桑
    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东
    青岛普生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 郑志伟博士
    九芝堂集团总裁办主任 刘坤晶
    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品牌总监 汪晓斌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 巴泽
    中国新闻网是此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也来到了今天的会场。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01
    主持人陈天浩:
    我们也要一并欢迎到场报道的媒体伙伴们,中医药文化传播离不开各方努力与支持,欢迎各位的到来!
    让中医药立足国内并走向世界,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传承和发扬。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中国新闻网长期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讲好中医药故事。首先,我们有请中国新闻网总编辑吴庆才致欢迎辞!有请吴总!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03
    吴庆才:
    尊敬的刘保延主席,许志仁司长,曹洪欣院长,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里的处暑,俗话说得好,处暑过,暑气止,夏末秋初也是传统中医重视养生的时节,几千年流传的中医药文化至今还在令我们受益。很荣幸在今天邀请各位来宾来到“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为促进中医药文化的振兴发展贡献真知灼见。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千百年来,中医药以人民生命的健康,幸福生活一直密切相关,在现代社会,中医药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04
    吴庆才: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瘟疫流行,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就不断总结前人的医学理论,广泛收集治疗伤寒的药方,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著成《伤寒杂病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基础上化合而成的清肺排毒汤成为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让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实现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走出去”的中医药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和56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此外,113个世卫组织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29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有20个成员国将针灸等中医药诊疗纳入本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今年2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专家会议,专家在会上评估指出,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安全有效,建议各成员国进行借鉴和推广。
    展望未来,在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传承发展,守正创新,把握时代机遇是中医药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05
    吴庆才: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撑。
    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离不开大力宣传,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也需要媒体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何讲好新时代的中医药故事,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新闻网近年来也加快了媒体融合的步伐,形成了以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为主体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同时,在全民健康领域持续发力。在平台建设方面,中新网对“健康·生活”频道进行了改版,丰富了报道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创建了“一线观察”“医学温度”等等视频访谈栏目,搭建了大众关注的健康话题等一系列专题,传播健康理念和保健知识。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与各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我真诚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能够在今天的论坛上给我们带来推动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提升的新理念、新思路,也希望借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搭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沟通平台,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医药故事,壮大中医药文化正面宣传,培植中医药文化振兴土壤贡献我们大家的一份力量。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07
    主持人陈天浩:
    感谢吴总的发言。想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最离不开的是一代代皓首穷经、躬体力行的中医药人。接下来,将有两位中医药名师为我们带来他们关于如何振兴中医药的灼见。
    首先,我们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石学敏以视频的方式为论坛致辞。石学敏院士是现代中国针灸奠基人,也是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被称为“鬼手神针”,坚持针药并用,收获美誉。请看屏幕。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11
    石学敏:
    大家好!我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石学敏。首先,祝贺“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召开,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针灸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健康中国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进入了小康社会后,人们健康需求的最大转变以及国际的广泛传播,对针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
    针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光是临床有效还是不行的;还要把针灸治疗疾病的原理,生物学过程说明白,讲清楚,才能推动针灸学的国际化传播,因此,科学化、规范化是针灸发展实现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占领了国际标准这个制高点,才能振奋和弘扬中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适应新变化,研究新问题,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探索用中西医并重的中医方案破解人类健康的难题,共同为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
    最后,我祝愿咱们中医药的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会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非常好的、光辉的、服务的业绩!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12
    主持人陈天浩:
    下面,有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司)原司长许志仁带来致辞。许会长从事中医药管理工作多年,对国家中医药形势与发展的政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有很高建树,欢迎他为我们讲话。有请许会长!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13
    许志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非常高兴来到“中医药文化传播高峰论坛”,与各位业内同行、朋友们共同来探讨中医药未来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可以说捷报频传,大放异彩,特别是近两年,中医药在疫情的防控当中不断地被证实,国际认可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在中医药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大大小小的疫情,并在防控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能够有效地把它控制住,离不开中医药的作用,它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轻(症)转重(症)的比例,在危重症病亡率预防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再一次证明,在突发公共卫生健康危机中,中医药是大有可为的。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呼吁振兴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出国门,让全人类都能够享受到中医药的服务。那么如何才能把中医药做好,在海外打造良好的口碑?我认为,推进标准化是当务之急或者是重要的方面之一。
    西方国家对中药的原材料质量和安全一直是存在疑虑的,这也是中医药“走出去”要破解的一道难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应该加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药材管理认证过程,才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出去”。随着多年的持续推进,中医药的标准化进程在逐步加快,标准化的体系在逐步建立,相应的政策也在不断地完善。比如此前颁布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制定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野生抚育以及仿野生栽培技术的规范标准,也提出要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同时也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等等。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15
    许志仁: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当中也明确地提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大中医药标准的制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应急救治、文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扎实地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也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的建设;另外,这个文件当中特别提到,有关地方可以结合实际,进一步地完善支撑本地区中医药和少数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
    在标准化制定方面,我们学会近年来也在不断地推动这项工作,在2015年时,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国中医药协会、中国针灸学会和我们学会,还有中国药膳研究会发布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同时颁布了109项中医药的团体标准,其中有我们学会的《白病(白癜风)维吾尔医诊疗指南》。有句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可减物力”。这也是整个行业需要尊崇的精神,在不断商业化的背景下,如何来坚持标准和品质,属于中医药安身立命之本。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16
    许志仁:
    而从政策扶植层面,我们也看到,近几年来,政府在加大医保对民族医药和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大量的民族药进入了国家的医保和基本药物目录,一些省份还出台了新的一些尝试,例如前不久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在这个实施方案当中,提出了针灸、骨科康复、治疗性推拿等符合条件的中医治疗项目纳入医保的支付范围,明确一些中医药的优势病种,实施按病种和疗效来付费,并且将省级药监部门批准的医药制剂纳入医保的报销范围,等等。这是非常有益的一种尝试,也可以为今后更多的省份提供类似政策经验。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中医药的产业发展如今已经迎来了最好的历史机遇,一方面有国家政策的保障,另一方面中国逐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在健全和提升中医药方面也在创新科技体制。我相信,在各方不断努力下,我们锻长板、补短板,一定真正能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同时也能让中医药“走出去”、“走下去”,谢谢大家。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17
    主持人陈天浩:
    感谢石院长、许司长的致辞。接下来,我们进入到主旨演讲环节。
    当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需要我们以开放心态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和效能,找到中医药事业生生不息的答案。如何找寻答案?下面,有请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带来关于“让古代科学瑰宝焕发青春”的主旨演讲。有请刘主席!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20
    刘保延:
    尊敬的石院士,尊敬的吴总编辑,以及尊敬的曹院长、许司长,在座的诸位领导,诸位嘉宾,非常高兴有机会和我们中国新闻媒体龙头单位一起来举办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论坛。作为我们中国针灸学会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感到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就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大家进行一个讨论。
    我今天想借此机会和大家一块儿来讨论一下,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国古代科学的一个瑰宝,我们振兴发展中医药一定要遵循中医的发展规律。那么怎么认识中医自身,怎么认识我们中医药学的科学?我想今天就这个问题和大家做一点讨论。所以,我今天用这个题目《让中医药这一古代科学的瑰宝焕发青春》和大家进行讨论。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21
    刘保延:
    一、中医学的再认识。
    我们如何来认识中医?当然,我用再认识,在这方面大家谈的也很多接触到的也很多,那么中医学到底是怎样的医学体系,它和我们的主流医学体系,所谓西医医学体系有什么样的不同?我想就这个问题我们做个简单的讨论。首先,我们从“神农尝百草”说起,我们医药源远流长,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最早来看,“神农尝百草”就是我们中医发展的源头,为什么说它是我们的源头呢?它给我们创造的这样的学科或中医学是个什么样的学呢?
    我用“神农尝百草”的一些记载,当时在淮南子书本上记载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同时在另外一个著作《搜神记》里讲到“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这里面给我们重要的两个信息,一是神农把自己作为实验品,把自然界存在的可能对人体健康起到作用的百草拿来自己身上试,试以后,我有一个重要的发现,他用自然界天地之物,就是对天地之物到底有毒没毒,是小毒还是大毒。如果它没有毒,对人体有用,它的寒热温凉之性是什么,把这个东西搞清楚之后,把它和人的健康状态连在了一起,这样创造了一个医学学科。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般说“天人合一”,大家一般理解,天是我们人生长在自然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对人体的生命健康是直接相关的,这是我们大家都这么认识的。但我觉得中医这里面天人合一非常重要的一点,它这个天就是我们“神农尝百草”里所应用到的自然界存在的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用的各种干预。“人”就是人的健康状态,怎么把这两个东西连在一块儿呢?就是天人合一,把这种干预和人体状态两个东西能合一。“一”,就是把人体健康能维持了,产生正面效果了,它们两个就合一了。这个“合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说把天和自然界的干预把人体健康合在一块儿,让它能达到维护人体健康的目的。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22
    刘保延:
    下面我们国医大师陆广莘的话来说就是要“谋天人合德”。我们经常在《易经》上看到德不配位,什么意思呢?可能就是两个不相合,和你这个位置不相匹配。“合德”就是这两个东西匹配了,干预和人体健康状态匹配了。怎么匹配呢?下面看我们中医的理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它两个就匹配了。他首先是用自然界这种物质的属性定义了我们人体的健康状态。自然界这个物质有什么样的属性呢?怎么定义的?自然界中药有四气五味,有升降沉浮,寒热温凉。他用“寒热温凉”定义了人体的健康状况,把人体健康状况根据人体健康状态分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什么这么分呢?我们中医理论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就是你要达到一个健康状态,那必须阴阳要平衡,不平衡怎么办?用自然界的干预,他有寒热温凉的属性,寒者来热你。你是寒的状态,我就用自然界的热性药物来平衡你,让你两个达到一种平衡,你平衡了那就“合一”了,你的健康状态就得到维护了,它就达到这样的目的。可见,“神农尝百草”给我们创造了一种医学模式。这种医学模式把干预和人体的状态通过疗效给它连接在一起。所以,我们中医经常说以疗效为导向,没有疗效它们两个连不到一块儿,有疗效它们两个就能连到一起了。
    我们中医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和它原本是连在一块儿的。中医本身,我说再认识,我自己认为,中医是将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干预和人体健康状态干练来维护人体健康的一种医学模式,它一定是把干预和人体的状态关联在一起,来维护人体健康,是这么一种医学模式。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26
    刘保延:
    大家都说,西医的模式不是这样吗?他不也是用药物来治病吗?我们后面可以看一看。现代医学绝对不是这么一种模式,它的干预和人体状态的研究是完全分离的,而中医一开始就把这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中医议论在干什么呢?不是给你介绍身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是什么?而是告诉你这两个东西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如何维持人体健康的。所以,我们研究中医药的时候,我们说中医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如果你不能理解人体的状态,很难了解寒热温凉、四气五味到底是什么,但和人的状态联系在一起就能通了,这是很好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块儿维护人体的健康,怎么来做?我觉得中医伟大之处在于找到了适合它状况的一种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简单概括为辨证论治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伤寒论》产生以后,到现在《内经》里已经有论述,在《伤寒论》里进行了全面的应用。
    我们在新冠肺炎期间,尽管我们过了两千年,但《伤寒论》这样的方法所产生的成果对我们今天还是有巨大的帮助,不光是我们这次的新冠肺炎,上次的SARS,乙脑等一系列疾病,中医药的方法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为什么呢?就和他这样一套体系是分不开的。所以,我想我们中医要是认识它的的话,看陆广莘国医大师对中医的概括,他说:中医是“究天人之际”。天是自然界的干预和人的健康状态这个范围内通渐病之变,把这些连在一块儿的目的是什么?要维护人的健康,让人不要得病,小病不要变成大病,得病以后能够通过中医调理健康得到维护,这是中医治病,以健康为目标,不是认识人体是什么,我的目的在于怎么把人的健康维护好,这是它最主要的目标。
  • 中新网报道
    2022-08-23 21:32
    刘保延:
    怎么去做呢?它按照“生生之道”,“生”就是用自然界存在的这些东西,各种树木、草皮,还有人体存在的穴位、经络来维护人体的生命。这是它最根本的道理。用什么东西来做呢?就是用生生之具,用人体得到维护的方法来起到这样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来培育人体的正气,来收到维护健康的效果,最后的目的是达到了天人合德,天人合一,通过这样的方法让人体的健康得到维护,这就是中医。
    这张图大家在很多地方都看过,很有意思的地方是,有人叫内经图或内景图。这个地方画了天和地,地是人的耕种、牛等;有人,把人的脊柱这么画出来,这是道家练功时画的这张图。这张图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医人天地合一的状态,把它活生生地描绘出来,中医是打开中华文化瑰宝的钥匙。它不光是中医的,而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核心。但用我们中医把这样的核心很好地展示出来,而且通过这样一张图,也可以把我们这种文化活生生地让大家能够呈现出来,这是我们中华文化,中医文化的魅力。
  • 加载更多

相關(guān)直播
相關(guān)新聞
邊看邊聊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 评论
2人参与,1条评论
  • 最新评论
2022年8月23日 13:38 夜白 [北京市网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