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是中國的八大菜系之一。提起川菜,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它的“麻”和“辣”。而陳德洋和姜敏旌在剛接手川菜館的時候,對川菜的了解也不過如此。但接觸時間長了,這對從小生活在東南沿海地區(qū)的夫妻,發(fā)現(xiàn)川菜的奧妙層出不窮。在烹調(diào)方法上,有炒、煎、干燒、炸、熏、泡、燉、燜、燴、貼、爆等近40種,而烹調(diào)出來的菜肴更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
夫妻倆在研究川菜的過程中,逐漸喜歡上了川菜,甚至熟悉調(diào)味品的名字也成了夫妻倆的業(yè)余愛好。
姜敏旌同期:就是干鍋類的和干煸類的,我記得最深,因為我好喜歡那個味道,好香,那個常常客人在點,就是那個干鍋肥腸,每天就不停地在點,肥腸里面的那些佐料我就記了兩天,因為那個肥腸要鹵過,然后里面的東西有二三十種的,就是那個鹵料,鹵包要二 三十種,然后出來里面底下墊豆芽、大蒜、蒜頭、辣椒、花椒,然后豆瓣醬,什么醬,很多很多。
這家取名飄香,面積只有70多平方米,僅能容納7、8張桌子的小店,正式拉開了這夫妻倆在福州經(jīng)營川菜的序幕。雖然開始的時候利潤微薄,但他們也積累了經(jīng)驗。
姜敏旌同期:每天同進出,然后晚上回去都是累的腰酸背痛的,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上床真好,能夠躺在床上睡覺真的好舒服,能夠早上睡到十一二點更舒服,然后后來跟他講說輪一輪,但是其實不一定做得到,基本上同進出了。
不久,他們買下了福州市新開發(fā)的金山新區(qū)榕城廣場上一處150平米的店面,決定開辦第二家川菜館。
陳德洋同期:那時候的投資是跟我姨夫借了五萬塊,跟我朋友借了2.5萬,跟我以前的同事借了8千塊,總共好像7.3萬吧,然后還有欠泥水工的錢,我還記得,那時候最苦的是,我們的桌子全部是買舊的,我們的空調(diào),統(tǒng)統(tǒng)是舊貨市場買回來的。
苦盡甘來
第二家飄香川菜館位于閩江西岸的金山新區(qū),陳德洋夫婦把地址選在了跟工業(yè)區(qū)配套的生活區(qū)內(nèi),盡管剛開店時生意很冷清,但由于這里是福州市近年來重點發(fā)展的區(qū)域,隨著新區(qū)的開發(fā),入住人口逐漸增多,幾個月后人氣出乎意料地旺了起來。
姜敏旌同期:最高是八千多。一開始是三百,第一天三百,到了第五天的時候是八百多,然后就停留在一千上下,那個都是不賺錢的營業(yè)額。然后到了我記得我們是七月份開業(yè)的,在八月底,九月的時候,偶爾可以做到三千多,就是在周末的時候可以做到三千多,那時候就覺得蠻高興,因為三千多營業(yè)額,對我們來說,那時候利潤有了,蠻高的了。結果到了國慶節(jié),一下暴漲到七千多,真的是有點手足無措,那一下很慌。
所有的人員都不夠,大家總感覺老是被客人罵,菜也來不及,小妹的服務也來不及,然后甚至連碗筷都來不及擺,真的是有點暈掉的感覺。
那年十月,因為店里爆滿,然后說話聲音太小,都沒有人聽到,因為客人,就是連外面的走廊都擺了桌椅,全部坐滿了,然后門口還會有客人等,然后我們就要催菜,菜來不及,廚師不夠,那都是一下子起來,火起來的,那時候為了催菜,跟客人解釋,然后就是連續(xù)七天,不停地,好像聲嘶力竭在叫,在喊。
風風雨雨12年
2003年國慶期間,陳德洋夫婦的餐館生意一下子火爆起來。這對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了多年的兩岸夫妻,心底有說不出的高興。但與此同時,姜敏旌卻因為用嗓過度,聲帶發(fā)生病變,導致聲音嘶啞,這也成為夫妻倆一個永久的遺憾。
姜敏旌同期:去醫(yī)院治了兩次,但是醫(yī)生說必須要我閉口,一個星期不說話才能好,但是我們這種行業(yè)沒有辦法做到,因為常常在店里,有什么問題,你不大聲說,人家根本聽不到,不管是小妹客人,都沒有辦法聽到,因為我們這種店不是屬于那種大酒樓,平常都很吵鬧的,人很多,所以到現(xiàn)在都一直是這樣,聲音都是嘶啞的。
陳德洋夫婦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店面也從原來不足220平米的兩家小川菜館,開到了兩家具有較大規(guī)模的酒樓,一個500平米經(jīng)營川菜,另一個500平米經(jīng)營海鮮。
在福州的事業(yè)成功了,但陳德洋還念念不忘當年在廈門投資失敗的經(jīng)歷,他希望有一天也能把飄香樓開到廈門去。多年來一直和丈夫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姜敏旌,能夠體會丈夫的心情,為了讓丈夫的心愿早日實現(xiàn),2006年底,他們賣掉了福州的飄香海鮮樓,夫妻倆又一起來到廈門重新創(chuàng)業(yè)。
姜敏旌同期:當年我們是一無所有從這邊回臺灣的,然后現(xiàn)在在福州有了一席之地,手頭上又有一些積蓄,希望說從廈門重新來過。
陳德洋同期:我本身就是說有根深蒂固的這種想法,想說掃掉以前的陰霾,重新再站起來。
經(jīng)過考察,夫妻倆選取了遠離市區(qū)的集美區(qū)灌口鎮(zhèn)開辦了一家休閑農(nóng)莊,重點經(jīng)營臺灣菜和農(nóng)家土雞。
記者前去采訪時,看到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第一期工程已經(jīng)完工,這里除了有各種鄉(xiāng)村風格的飯店包廂,還有小橋、流水、水車和游魚,以及芒果、葫蘆竹等各種亞熱帶植物,一派田園風光。陳德洋說,他們之所以在這里開辦這家飄香休閑農(nóng)莊,一個原因是這里距離他當年開辦石子廠的地方不遠,可以圓他多年來“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的夢想,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則是,附近有一個新開發(fā)的臺商重點投資區(qū),未來的客源不成問題。
陳德洋同期:我們來講,應該是2003年從十萬到上百萬是一個坎兒,這個坎兒我們走過來了,但是從百萬這個坎兒,要走入千萬的坎兒,這個坎兒雖然很難爬,我也知道,但是我有信心再爬上去。
陳德洋說,他曾經(jīng)身無分文,后來以8萬元人民幣起家開辦第一家川菜館,如今資產(chǎn)能夠達到數(shù)百萬元人民幣,跟妻子多年來對他默默的扶持分不開。在采訪即將結束的時候,陳德洋這個感情很少外露的男人,表達了他對妻子多年來的感激之情。
陳德洋同期:畢竟這十幾年來,我們不像一般人說很順在走,人生的過程很坎坷,時好時壞。
姜敏旌同期:每一段都是驚濤駭浪。
陳德洋同期:我們不是很平順地在走,不像一般的家庭很平順地在走,我感覺我老婆是很理解我心意的人,也是默默跟著我走,但是她的頭腦比我好多了,這個是事實。最感謝她的就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對我這份心沒有變,對我們的事業(yè)更熱誠。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