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陳水扁又“變臉”了,嚷嚷要早日完成“大陸觀光客赴臺”及“貨運包機直航”的協(xié)商,還放出話來說可以考慮以“城市對城市”的方式接受奧運圣火來臺。他難道忘了他當時是怎樣瘋狂叫囂“不需要大陸觀光客”、奧運圣火路線“絕不同意”的嗎?
對于民進黨初選落幕后會出現(xiàn)一種怎樣的“癥候群”,人們大都已經(jīng)“先知先覺”了,所以,不論扁如何費力地操弄權爭的戲碼,將借“內閣”人事更迭讓謝“知所進退”的場景演繹得如何精彩,這場戲對人們的吸引力都已經(jīng)大不如前了。用島內媒體的說法就是:7年了,大家都習慣了。
陳水扁瞎白話 政策翻云覆雨
習慣歸習慣,有些細節(jié)還是頗值得人們玩味的。最具“觀賞價值”的當屬陳水扁期許“回鍋”接任“行政院長”的張俊雄“一年當作四年用”,不但要“拼經(jīng)濟”,還要借助在兩岸交流事務方面的豐富知識與閱歷,早日完成“大陸觀光客赴臺”及“貨運包機直航”的協(xié)商。
他可真能白話。上臺7年換了6個“院長”,每次的“期許”都少不了“拼經(jīng)濟”,經(jīng)濟已經(jīng)慘不忍睹,他居然還能把這句話喊出口,居然還告訴人們說“球已打到第九局,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人人都知道張俊雄上次做“院長”的一年四個月任期當中,除了強推“核四停建案”引發(fā)島內一場政治地震外,更留下了讓臺灣經(jīng)濟成長率由正變負、股市狂跌4000多點的不光彩記錄,扁居然大言不慚盛贊他是“在最不利的條件之下永遠能開創(chuàng)出最亮麗成績的第一人”。還有,誰都看得出張俊雄在替扁掌管兩岸事務期間所干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壘墻”——不讓大陸的橄欖枝伸進島內的墻,扁居然還想要人們相信這個人能夠在一夜之間“棄惡從善”,承擔起“拆墻筑路”的任務。
此外,扁還放出話來說可以考慮以“城市對城市”的方式接受奧運圣火來臺。他難道忘了他當時是怎樣瘋狂叫囂奧運圣火路線“絕不同意”的嗎?
操控權力把戲 扁只為過把癮
政客的善變不奇怪,奇怪的是扁居然會把“信口開河”、“翻云覆雨”的伎倆演繹到如此“簡單粗暴”的程度。這不是把別人都當成傻子了嗎?難怪會引發(fā)眾怒——島內媒體上,有人說他是騙子,有人罵他無恥,也有人認為他就是一個只會令臺灣蒙羞的政治小丑……
扁為什么要這么做?替民進黨騙選票?可選民不是傻子,7年了,臺灣民眾真的已經(jīng)習慣了,無論扁喊出什么樣的口號、做出怎樣的動作,都很難讓他們感動和期待了,沒有誰會愚蠢到再去相信一個騙了他們7年的人會在“執(zhí)政”的最后一年為臺海營造祥和之氣,讓臺灣經(jīng)濟“乘風而起”。想讓自己“歷史留名”?3年前“兩顆子彈”的懸案和“扁府”的連串弊案已經(jīng)讓他心緒難平、后怕難去了,還有地方容得下這樣的“閑情逸致”?
想來想去,扁借這出戲所能達到的唯一效果就是讓所有的人都明白了一個事實:民進黨仍然操控在扁的手中,“行政體系”完全由扁一人主導,兩岸政策更是扁一人說了算,簡言之,“綠色政權”能否延續(xù)全要靠扁的能耐。
挑動族群議題 掩蓋施政不力
如果還有人認為扁有可能會在兩岸關系問題上弄出些“意外”來,不妨認真研讀一下以下幾條訊息——
一是在此次的“內閣”更迭中,最先確定留任的是在外界口碑最差、是非最多的“教育部長”杜正勝,這也是使得他成為臺當局的高官中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居然送走過四任“行政院長”!這在換“閣員”如走馬燈的“綠色政權”里可算得上是一個奇跡了。說到他的“長壽秘籍”,其實就一條:推動“去中國化”不遺余力。如果不是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扁當局的“去中國化”行動中的使用價值,知道扁還會繼續(xù)派他作大用場,他何以放出“換得了‘院長’也換不了我這個‘部長’”這般的狂言?
本周,此人在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臺灣民主紀念堂”這場鬧劇中又有“出彩”表現(xiàn),不僅有“執(zhí)著”和強硬的態(tài)度,還有在面對臺北市政府以“文物保護法”強力杯葛、無法將“中正紀念堂”的舊招牌拆下的情況下,以新招牌遮擋舊招牌來達成“正名”目的這樣挖空心思的“創(chuàng)意”!吧罹G”如愿了,陳水扁滿意了,杜“部長”再干起此類的事情更有心得了,今后的這一年時間他一定會比以往更忙碌。
二是扁在談到“以臺灣名義”申請加入世界衛(wèi)生組織受挫的原因時,刻意強調的一點是“臺灣不是一個‘國家’”。島內分析人士指出,扁的說法實際上已經(jīng)明白點出了他在最后一年任期中,將以宣揚“臺灣是一個‘國家’”為主要任務。也就是說,扁將會想方設法將2008年的“政權保衛(wèi)戰(zhàn)”導入到“國家認同”的軌道,以“愛臺灣”或是“賣臺灣”作為綠藍攻防的主戰(zhàn)場,掩蓋自己的施政不力,捆住國民黨的手腳。因為在扁看來,這一招肯定比“搶奪兩岸政策的發(fā)球權”對藍軍更有殺傷力。
三是“外交部長”黃志芳在一場記者會大肆推銷所謂的“敲門理論”,明確表示,在重返國際社會的問題上委曲求全只能使臺灣變成邊緣人,類似的案子只要有任何一個國家支持,就有“正當性”,即使失敗了也能“凸顯問題”,“替未來創(chuàng)造機會”。
生活品質下降 民眾盼出頭天
謝長廷大概是看明白了,知道扁是不會在兩岸問題上輕易讓他“得分”的,所以,才會很“知趣”地丟下一句“兩岸事務尊重陳水扁主導權”。
但是,對謝長廷來說,想要走好通向2008的路也決非易事。別的不說,單是一個身涉高捷弊案的“罩門”就夠他揪心的了。初選前曝光的涉嫌收受政治獻金的案子已經(jīng)在本周被“最高檢察署”移送特偵組檢察官偵辦,而蘇貞昌此前也曾預言,謝長廷的官司即使初選過關,在“大選”也過不了關。雖說檢方對何時傳訊謝長廷到案尚無明確說法,但既然當初承辦此案的檢察官指謝長廷收受不當政治獻金涉及圖利罪嫌“應可認定”、“犯行明確”的公文已被公之于眾,面對社會輿論的巨大壓力,看看檢方捉摸不定的態(tài)度,再想想扁對“司法”的“影響力”,他究竟能不能順順當當?shù)刈咄赀x前的這段路都還是一個未知數(shù)呢。
當然,對島內的普通民眾而言,本周最讓他們關注的還有另外兩件事。一件是“閣揆”換人之后,“行政院”原先提出的“大溫暖大投資”計劃還算不算數(shù)?開出的蘇花高速公路、臺南市區(qū)鐵路地下化等一大堆的政策支票還能不能兌現(xiàn)?
還有一件事更重要。島內民生用品紛紛調漲,唯有消費者的薪水數(shù)年不動,生活品質持續(xù)下降,大家都快撐不下去了。更可怕的是,這種情況又反過來使島內本已相當嚴重的內需不振的形勢進一步惡化,直接抑制經(jīng)濟成長,使消費者的薪資進入更長久的停滯期,給民眾帶來更多的痛苦。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什么時候才是個頭呀?(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