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5月7日電 臺灣檢方負責人決定“金援外交”弊案暫不移交給特偵組偵辦。臺灣《中國時報》刊出特稿說,臺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外交”丑聞,代表最高檢察部門的特偵組缺席,是“睡著了”還是案件太多?還是技巧性回避?實在耐人尋味。
文章說,臺當局官員卷入弊案的層級有“行政院副院長”、“外交部長”及“國防部副部長”,金額又高達十億新臺幣,早已符合特偵組專司職權(quán),理該當仁不讓時卻“溫良恭儉讓”,讓特偵組的擔當何在?
文章說,臺灣兩年前增訂“最高檢察署”設(shè)特別偵查組,當時認為設(shè)置在“最高檢”的理由,系因一審案件量太多,特偵檢察官會被眾多的案件埋沒,無暇主動發(fā)揭重大案件并獨立辦案。另外,重大案件的偵辦成功,除了要有優(yōu)良的辦案技巧與協(xié)調(diào)統(tǒng)合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良好的操守與抗壓能力。因此,大家的共識都認為資深檢察官的經(jīng)驗比較豐富,又因職等升遷、工作穩(wěn)定,其抗壓性必然比較好,自然比較能辦出符合民眾期待的重大刑案。
文章指出,對于金援弊案,臺“外交部”先向臺北地檢署報案,所以就直接由臺北地檢署接手。問題是,像這樣的大案,臺北地檢署偵辦步伐還是有慢半拍之嫌,像案發(fā)五六天才執(zhí)行搜索,檢察官帶隊去搜前“外交部長”黃志芳官邸,還在門外苦等五十分鐘,這些都可能是因經(jīng)驗不足或抗壓不足所導致的辦案瑕疵。
文章表示,特偵組應“當仁不讓”,特別是碰到職司案件時應主動介入,不畏高官權(quán)勢,而不是“伺機而動”,這樣會讓外界誤解特偵組是在“揀軟柿子”、觀風向。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