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六月六日電 (記者 曾嘉 陳立宇)臺灣交通大學研發(fā)成功“人工硅視網膜芯片”,只要視神經沒有損壞的病友,就能植入這一有半顆米粒大小的芯片,看到光線。
交通大學六日在臺北舉行發(fā)布會,公布這一最新科技成果。這項研究產品應可以在未來的五年內,以三到五萬美金的價格問市,讓更多的盲人同胞能夠揮別黑暗。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目前全球視障人口超過四千五百萬人,平均每五秒就有一個病患病情惡化。臺灣交通大學研發(fā)的“人工硅視網膜芯片”即將進入第二代臨床實驗,在第一代的芯片運用中,已經可以讓因色素性視網膜炎或老年性黃斑病變而失去視覺的病患看到光線、甚至過斑馬線。
交通大學智能型仿生裝置研究中心主任劉文泰表示,這項研究采用“視網膜外植入”的方式,在眼睛前方的眼鏡設置照相機,取代感光細胞的功能,擷取視覺訊息后,再以射頻訊號傳入眼內,同時在眼球內植入脈波產生芯片,接收訊號由視神經傳回大腦。
劉文泰博士說,“人工硅視網膜芯片”技術第一代成像效果為十六像素,第二代技術擴增到六十四像素,同時改為無線電波傳輸,手術時間縮短為一小時。
交通大學表示,目前交大已經在成立研究中心,申請進行第二代人體臨床實驗,也進入臺灣“衛(wèi)生署”最后審查階段,實驗成功后,五年后將可以三到五萬美金價格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