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陽明山上的陽明書屋是蔣介石最后一個行館,館內(nèi)二樓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起居室。蔣宋二人因為作息習慣不同,常年分床而睡。圖為蔣介石的臥室。(陽明書屋內(nèi)不能拍照,翻拍自展廳) 中新社發(fā) 徐長安 攝
位于臺北陽明山的陽明書屋是蔣介石最后一個行館,館內(nèi)二樓是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寢室。二人寢室相連。蔣介石的臥室較昏暗,宋美齡的臥室采光通風俱佳。(館內(nèi)不能拍照,翻拍自陽明書屋展廳) 中新社發(fā) 徐長安 攝
|
中新社臺北二月二十三日電 題:陽明書屋——蔣介石最后一個行館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耿軍
立于二樓陽臺,遠眺觀音山、林口臺地,淡水河、基隆河逶迤而過,近處紗帽山、大屯山、七星山各據(jù)一方,有龍盤虎踞之勢。
這里曾經(jīng)是權力中樞,也是蔣介石最后一個行館。
二十三日上午,經(jīng)導游林霈蓉帶領,記者走進陽明書屋。
位于陽明山中興路上的陽明書屋,另外一個名字是中興賓館。蔣介石生前居住于此時,中興路屬于管制路段。一九九一年,中興路逐步開放民眾使用,七年后,普通民眾可以走進中興賓館,感受政治強人最后的生活起居。
中興賓館自一九六九年三、四月間籌建,一年后竣工使用,總面積十五公頃,賓館面積一千二百坪,設計者黃寶瑜,也是臺北圓山飯店的作者。經(jīng)他之手設計的中興賓館,像主人的名字一樣,至中至正、典雅大方。在這里不準大聲喧嘩,也不能拍照。
一樓大廳完全是中國園林的設計。左右及中央皆有長廊,廊上懸掛傳統(tǒng)宮燈,大門上龍形門環(huán),天花板上的“壽”字圖案,一一營造出古意。中央長廊分開兩個庭園,桂花樹散發(fā)撲鼻清香,取“富貴(桂)臨門”之意。
林霈蓉愿意稱呼蔣介石為“蔣公”。她說,陽明山多雨,設計多處長廊,是為蔣公雨天散步之用。
由她導引,步入一樓大廳。一樓有正廳、東西客廳和辦公室等。廳室之間迂回互通。正廳布置八仙桌與圓桌等紅木和檜木家俱,中央有一幅按蔣介石實際身高所繪的畫像,身著防彈披風。
東客廳為接見外賓場所,但據(jù)說,來這里的外賓不多。西客廳用于召見下屬,辦公桌斜置于視線開闊的角落里。林霈蓉說,這樣擺設是為方便蔣公觀察來者的一舉一動。
難得一見的蔣家族譜在此可見。一九四八年,蔣介石聘吳稚暉、陳布雷和沙文若考證編纂的蔣氏宗譜六冊,現(xiàn)就擺放在辦公室門口。宗譜顯示,蔣為第二十八世孫,幼時乳名瑞元,求學時名志清,及長名中正、字介石。
二樓是蔣宋夫婦的臥室。宋美齡臥室居于東側,采光和通風俱佳。室內(nèi)豪華氣派,單人床居于中央,臥室連著畫室。蔣介石的臥室位在其旁,略顯昏暗,中央放一雙人大床,床頭接續(xù)兩張座椅。導游說,上了年級的老人起床前總要先在床頭坐一下才行。
蔣宋二人的臥室內(nèi)各有一衛(wèi)生間,風格迥異。宋的衛(wèi)生間,墻磚為粉紅色瓷磚,浴缸、坐便器也都是紅色,梳妝臺鑲嵌金邊,玻璃鏡子裁成桃心狀,完全是西式風格。據(jù)說材料都從美國空運而來。而一旁蔣的衛(wèi)生間,簡單多了。
林霈蓉特別強調(diào):“蔣公夫婦分床不代表二人感情不合,主要原因是蔣夫人愛看電影,習慣晚睡晚起,蔣公軍人出身,生活規(guī)律,所以各有寢室,互不干擾!
臥室大廳布置了四張噴砂屏風,分別為春夏秋冬,由宋美齡所繪。幾個小的展臺內(nèi),有照片、信函,其中一封是西安事變后,宋給蔣寫的信函,下面的注釋寫著:夫妻情深……
中興賓館的地下室原用于保存重要文件和檔案,有秘道可直通外面停機坪。蔣介石逝世后,國民黨黨史會將辦公地點及黨史資料遷移至中興賓館,而當局掌管的“大溪檔案”也集中至此保管,并將此處布置成紀念館,改稱“陽明書屋”。
陽明書屋基本保存了當年風貌,包括當時的侍從室、通訊班、營房、車庫、參謀及警務人員辦公、住宿房舍。當年隱藏在門房地下的暗哨已經(jīng)撤走,現(xiàn)在只留下了戰(zhàn)士們蝸居放哨的深坑。
導游說,坊間流傳陽明書屋的山勢地形不利于居住于此的蔣公,原因有二:“蔣公是五星上將,但坐南朝北的陽明書屋卻面對著七星山,七星克五星;另外,與陽明書屋正對的淡水河和基隆河,形似彎弓射箭,弓箭所指,正是陽明書屋!
不論何種揣測,陽明書屋建成后,蔣介石在此所住時間不長并禍事不斷,五六年后,永訣人寰。(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