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著名導演王延松執(zhí)導的曹禺經(jīng)典名劇《日出》在首都劇場上演。演出從“陳白露之死”大膽進入;而結尾時,陳白露的肉身雖然在黑暗中離去,但靈魂卻因為獲得了心靈的救贖而依然迎來了日出……令觀眾無不為之感動和震撼。這部被稱之為“新解讀 新樣式 新敘述”的新版《日出》,讓人不僅看到了“新”,更看到了“心”。為此,記者在演出后特意采訪了該劇導演王延松。
記者:看了你排的三部曹禺經(jīng)典之作《原野》、《雷雨》、《日出》,有很多新的創(chuàng)意和手法,但給人感受最強烈的,還是你將這三個戲當中除了故事本身之外的一種更深厚的精神和情懷給凸現(xiàn)出來了。你認為這種貫穿始終、帶有類宗教色彩的精神是什么呢?它是曹禺原著中就十分明顯的嗎?
王延松:我想應該是“悲憫”吧。曹禺戲劇中的悲劇精神,尤其是青年曹禺的悲憫情懷,在他的作品中原本就是存在的。但當年他的作品一出來,就很輕易地被社會問題劇的解讀者給利用了。所以后來對他作品中“悲憫”的主題就比較忽視了。但實際上,曹禺戲劇受古希臘戲劇、古典悲劇的影響是很大的。
我認為,把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三個作品放在一起解讀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用解讀社會問題劇的方式來解讀悲劇,這個想法從我排《原野》的時候就已經(jīng)很自覺了。在我排的《原野》中,音樂借用了莫扎特的《安魂曲》中的大彌撒,這本就是創(chuàng)作者求上帝憐憫,替人類贖罪。而在排《雷雨》的時候,我恢復了以往一直被刪掉的曹禺原作中的序幕和尾聲,提到了那個發(fā)生了很多悲劇故事的房子后來賣給教堂做了醫(yī)院,醫(yī)院的樓上住著一個瘋子繁漪,樓下住著一個癡呆魯媽,一天,一個老人周樸園來看她們。曹禺的這個安排是有用意的,被糾纏了那么多年的人的心靈,在這個時刻得到悲憫。在《雷雨》中,我讓教堂里的唱詩班唱的是曹禺年輕時寫的詩歌《不久長》。這是曹禺在中學時代就寫的作品,他那么年輕,卻那么壓抑和厭世,對人的心靈有著那么深切的感悟,這都是值得挖掘的,都是讓我有創(chuàng)作欲望的。排《日出》同樣如此,我作為導演的思維方式也是一脈相承的,陳白露的心靈救贖是我選擇的角度。
記者:這種悲天憫人的精神在今天看來也格外有力量。四川大地震之后,人們面對如此巨大的災難和悲痛,已經(jīng)不是信仰某種宗教可以得到拯救和力量的,而是一種人心的內在力量,一種悲憫的集體精神,在支撐和團結著每一個人。
王延松:人類的良知是永恒的,是永遠都要贊美的。在這次地震中,媒體的貢獻很大,他們使人們看到災難的真相,也喚起了所有中國人的愛心。
記者:那你是如何把總政話劇團這些以前一直演軍人題材戲的演員,調教成現(xiàn)在這樣能活靈活現(xiàn)演活一班資產階級“牛鬼蛇神”的?
王延松:關鍵是要讓演員掌握“演人”的方法,那么今天他能演好無產階級,明天也能演好資產階級。關鍵是要演人,而不是演一種模式,一種習慣,一個殼。這就需要從零開始,讀懂劇本,真聽真看,用心感受。我必須要夸贊總政話劇團,這些演員都是非常有潛質的,他們真的是很漂亮地完成了任務,一路演下來令大家都刮目相看。
記者:《原野》演出的時候,曹禺的女兒萬芳曾經(jīng)稱贊道“我想這是我爸爸最想看到的《原野》”;而這次的《日出》,感覺上除了圈內人以外,你似乎更加注重普通觀眾的感受了?
王延松:《原野》、《雷雨》得到了很多肯定,這次排《日出》,不僅要實現(xiàn)我體現(xiàn)曹禺精神的工作計劃,而且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要讓很多沒有看過《日出》、對曹禺作品不太了解的青年觀眾也能接受和喜歡,F(xiàn)在看來,目的基本達到了。經(jīng)典作品經(jīng)過新的解讀能夠被新一代的觀眾喜歡和接受,令我欣喜。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