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女性觀之比較
文 / 曾 莉
我的一個美國朋友,名叫Pamela,我給她起了個中文名字叫潘美娜,其實有點俗,可她很喜歡,還專門刻了印章,一到給我寫信寄賀卡什么的,就鄭重其事地蓋上。因為領(lǐng)養(yǎng)了個中國女孩兒,潘美娜對中國的一切都發(fā)生了興趣,我們一見面她就問這問那,我當(dāng)然都是盡量揀光明面告訴她,地大物博勤勞勇敢什么的,即使她問到像是"為什么你們國家供領(lǐng)養(yǎng)的都是女孩兒"這樣的問題,我也能七繞八繞地給她個聽上去很美的答案,好在,潘美娜通情達(dá)理,還是頻頻點頭的時候居多。
不過,有一回她給我講了一件事,叫我很有感觸。潘美娜要為女兒雇一個中國保姆,廣告發(fā)出去,應(yīng)聘的基本都是中國留學(xué)生的陪讀家屬?催^應(yīng)聘者的自我介紹,潘美娜很驚訝,因為要做保姆的有很多是中國名牌大學(xué)的畢業(yè)生,還有研究生。她約了幾個面試,其中一個卻是丈夫來的,交談過后,這位丈夫?qū)ε嗣滥忍岢龅母黜椆ぷ饕蠖紳M口答應(yīng)。潘美娜更是奇怪:難道他不需要先征得他妻子的同意嗎?畢竟是他妻子而不是他來做這份工。她帶著疑惑來問我,倒還真把我難住了,因為我自己也沒覺出這有什么不妥。"Wait
a minute。ǖ葧䞍海。"潘美娜卻說,如果她的丈夫這樣做,她會馬上叫停,"Where am I?(我在哪兒?)"她聳著肩膀望著我,我啞口無言。
我能說什么呢?中國的女人們早就當(dāng)家作主撐起了半邊天,不僅同工同酬叫世界刮目相看,就是回到家也許還有丈夫幫著洗衣做飯,單這一條,就不知羨煞了多少還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各國婦女了。我曾經(jīng)有一個日本女同事,就因為羨慕中國女人的"福氣",曾經(jīng)很認(rèn)真找我探討過她嫁給一個中國男人的可行性,不過,我還是勸她斷了這個念想。畢竟,女人要真正獲得平等,是要以主體意識的自覺為前提的,否則,男女平等難免不成了鏡中月水中花,這一點,很容易叫人霧里看花,更不要說是一個還沒有從男尊女卑里解放出來的日本女子。
其實,所謂的女權(quán),我連一知半解都做不到。有一次,康奈爾大學(xué)請到了一位美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權(quán)主義者到校園演講,我湊熱鬧去聽了,無非是想見識一下女權(quán)主義者到底張牙舞爪到什么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講臺上坐著的是個其貌不揚的老太太,打扮也很平常,雖然聲音跟我想像的一樣有點粗啞,但講起話來語調(diào)平緩,堅定但一點兒也不激越?尚Φ牡故俏易约海(dāng)聽她講話里提及她的丈夫兒孫們時,我還是下意識地吃了一驚:原來女權(quán)主義者也是結(jié)婚生子的!
記得我曾經(jīng)在云南麗江的瀘沽湖住過幾個晚上,親眼目睹了母系社會的"走婚",我喜歡那種無拘無束的天然感覺,但也沒覺出作為女性的揚眉吐氣。相比之下,潘美娜問的那句"Where
am I ?",卻仿佛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讓我好好想一想,作為女性,在最大程度地享受到這個性別所不可替代的特質(zhì)的同時,又如何做成我自己,而不是躲在誰的陰影里把自己白白消磨掉。
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始終是贊美為了男人的成功勇于做出自我犧牲的女性的,而對于女權(quán)、或者僅僅是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我們中國人包括我們中國女人自己,往往會把它誤解成,女人一定要與男人試比高了,"女強人"的貶稱以及女強人本身顯然就是這種矯枉過正的產(chǎn)物。在婚姻關(guān)系中,這樣不是"夫唱婦隨"就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定位,其實也是我們今天很多婚姻質(zhì)量不高、不穩(wěn)定的罪因之一。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總能聽到輔佐丈夫功成名就的糟糠之妻到頭來遭拋棄的冤情,或者是女強男弱的家庭終還是不歡而散的遺憾,就是我們自己雖然婚姻尚穩(wěn)定家庭尚圓滿,不也是常常會有不安全感,不是害怕自己成了黃臉婆后丈夫會喜新厭舊,就是擔(dān)心一旦自己掙的錢、獲得的聲名、或者成就的事業(yè)超過了丈夫就會把他嚇跑了?我們怎么樣做,才能在兩性關(guān)系中有一份安全感呢?也許,女性主體意識的加強就是一個答案。
西方有一個關(guān)于關(guān)系(主要是家庭關(guān)系)的理論,就認(rèn)為,任何一個關(guān)系的質(zhì)量都主要取決于在這個關(guān)系中的雙方各自的自成一體的程度,成功的婚姻是高度自成一體的兩個個體的結(jié)合,而為了保證婚姻的質(zhì)量,一個還沒有完成"自體化"的人,是不能寄希望于通過婚姻或者通過婚姻中的另一半來實現(xiàn)的。美國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許多"家庭婦男",任由妻子在職場打拼而他們自己在家買汰燒還樂在其中,你問我為什么他們的婚姻就不會因為女強男弱而解體呢?我想,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并不憑一言兩語就能解釋得了的,但有一點,肯定是在其中起了作用的,就是像有人說:"你能給一個人最大的禮物就是你自己的個人發(fā)展。"這樣的一種理念,就使兩性關(guān)系就從"你照顧我,我照顧你"的相互依賴,轉(zhuǎn)變成了"為了彼此,我們各自照顧好自己",這樣一來,會不會兩個人就都有更多的安全感了呢?換到這個角度想,中國女人主體意識的增強,其實是對人對己都大有益處的。
但對于中國女人,要完全地自我實現(xiàn),單從我們自身講,就還有不少固步自封的障礙。其中最值得警惕的,大概就要屬所謂的"有子萬事足"了。按理說,這個說法緣起舊時代的女人靠生養(yǎng),特別是生養(yǎng)兒子,在男人面前爭寵在家族里爭地位的,可不知為什么,都到了"只要一個好"的年代了,卻仍然聽到女人們說"有子萬事足",只不過它也與時俱進(jìn)演化成現(xiàn)代的版本,之一就是:"孩子都這么大了,我還╳╳(此處應(yīng)填進(jìn)動詞)什么╳╳╳(此處應(yīng)填進(jìn)名詞)呢?"可能填補進(jìn)去的動詞名詞包括:出來折騰,上學(xué)讀書,換工作,搞婚外戀,甚至打扮、健身、穿新衣服。
不知道是不是"有子萬事足"的衍生邏輯,近來又出現(xiàn)了一個甚囂塵上的說法,叫"沒有生過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作為一個尚不"完整"的女人,對這樣一個不容置疑的判決,我自然不太可能無動于衷,但我不是要否認(rèn)生兒育女會使女人的生命更充盈--因為畢竟,就像林語堂說過的,成為一個母親是女性所有權(quán)利中最大的一個--而是想對這個似是而非的說法深問一句:究竟是什么成全了一個女人的完整?
幾年前讀到女作家陳燕妮寫的一則海外見聞,講到一個"完整"的中國女人被他的美國男友詰問,為什么她二十幾歲了還是處女,令他不解的是"難道沒有人愛過你嗎?"說實話,之所以記住這個細(xì)節(jié),是因為我當(dāng)時很受觸動,開始想:到底是愛情還是處女膜成全了一個女人的完整?其實,"生孩子"的問題也值得同樣的探究:究竟是懷胎十月的生理過程還是舔犢情深的母性本身成全一個女人的完整?
這叫我又要提到我的美國朋友潘美娜了。我認(rèn)識她時,她還正在辦理領(lǐng)養(yǎng)手續(xù),連將會收到一個什么樣的孩子還不知道,就急急慌慌地學(xué)起了中文,在她等待著去中國的幾個月里,我每周都要見她一兩次,分享她熱切的期盼。終于有一天,她等到了未來女兒的照片,她掏出來給我看時,興奮得幾乎要哭了,"Beautiful!Beautiful。利悾。"她對著模糊的傳真照片不住口地贊嘆著,令我也由衷地為那個被親生母親遺棄的女孩兒高興。
這個幸運的中國女孩兒到了美國后,被重新命名為Winnie。跟潘美娜成了好朋友后,Winnie成長中的許多細(xì)節(jié),她都樂于與我分享,而且,畢竟是中國女孩兒,Winnie每次見到我似乎都有一種本能的親近,叫我覺得像是跟潘美娜一道做了回母親。
有一次,我到她家串門,說話間潘美娜找出Winnie在中國的體檢報告給我看說是要替Winnie收藏起來作為紀(jì)念。我匆匆看了一眼,卻發(fā)現(xiàn)上面似乎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字樣,在她收起前又叫她拿給我看了一遍,正在我猶豫著要不要告訴她的時候,潘美娜已經(jīng)敏感地意識到出了問題,我只好講出來,像每個母親一樣,她立時慌,馬上聯(lián)絡(luò)醫(yī)生,連我包好的中國餃子也顧不上吃,當(dāng)晚就帶Winnie檢查去了。后來她又四處求醫(yī),總算沒檢查出什么致命的大毛病,說是隨著孩子長大,
那毛病就會慢慢好起來。
說實在的,那一陣子,我跟著她提心吊膽,也很內(nèi)疚,畢竟是我們中國人有隱瞞不報的嫌疑,可潘美娜到反過來安慰我,說我實話告訴她是正確的,否則延誤了治療就更可怕了。我忍不住問她,你不會把孩子再退回去吧?她反問我,如果她是你的女兒,你會嗎?想到可能正是因為殘疾,Winnie才被她的親生母親遺棄,我一時不知是悲是喜。
后來,無論我搬到哪兒,潘美娜總不忘給我寄來Winnie的照片,游泳的,畫畫的,跳芭蕾舞的,看著小姑娘一天天長大也一天天漂亮起來,我的心里也是暖暖的。最近收到潘美娜的email說她又要到中國來了,她正在為Winnie找一個妹妹。她還說,到時候,她要帶Winnie回她的江西老家看看,也許還會順帶查訪一下Winnie親生母親的下落。我知道,那是她一直以來的一個心愿。
在潘美娜到中國接Winnie前,我一直琢磨著該給這個特殊的中國女孩兒一件什么樣的禮物。最后,我決定把潘美娜寫給我的所有email都打印出來,裝訂成厚厚的一冊,想到Winnie長大后可能會逆反,可能會為尋根而令養(yǎng)育她的母親傷心,我希望,她至少能從那些emial的字里行間看到一個女人的母性、愛和奉獻(xiàn)。畢竟,無論是親生還是領(lǐng)養(yǎng),終究是無私的母愛而并非只是血緣,使一個女人最終成為母親的。
(摘自《我們配做父母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