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郭鳳蓮:要穩(wěn)定農民種糧信心
中新網北京3月9日電(記者 范麗芳)伴隨中國市場經濟繁榮和持續(xù)發(fā)展,種糧已不再是農民唯一的收入渠道。正在進行的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大寨鎮(zhèn)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建議穩(wěn)定農民種糧信心,加大扶持力度,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
長期身處農村,郭鳳蓮關注的話題始終離不開農業(yè)、農村、農民。她認為,出現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糧食價格低、種糧補貼低、種糧成本高、種糧收益低。
近年,中國官方逐步加大對農業(yè)補貼力度,但在政策規(guī)定和操作措施中存在不足。如糧食直接補貼資金發(fā)放到位時間不一,難以滿足不同耕作期農民的需要,影響政策落實效果;對個別對象的補貼辦法不明確,如,農田代耕或轉包流轉后,未明確補給農田法定承包人還是實際耕種者。
隨著農資、人工、管種收等環(huán)節(jié)的成本上漲,種糧成本不斷上升,壓縮種植利潤空間,加之大部分地方糧食產后服務體系不健全,產后工作受地理位置、氣候因素影響,糧食無法及時完成晾曬等初加工工作,產后損失增加;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持續(xù)增多,面臨“誰來種糧”的困局;糧食生產產業(yè)鏈條不健全,糧食加工轉化增值能力弱,糧食附加值不高。
對此,郭鳳蓮建議完善政策,以穩(wěn)定農民種糧信心,提供配套服務護航糧食安全,加大補貼提升種糧收益。
具體而言,要進一步完善農作物生產補貼政策,擴大糧食保險覆蓋范圍;進一步完善糧食收購價格制度,落實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鼓勵農村合作社、龍頭企業(yè)利用各村土地資源,因地制宜種植不同類型糧食,增加糧食加工產品種類。
對于農作物秸稈的處理方式,禁止焚燒已成為很多地方的政策。郭鳳蓮認為,最好的辦法是“疏”而不是“堵”,要通過有效的資源利用,達到減少污染的目的,或專門對秸稈還田深耕進行補貼。(完)
- 專題:2024全國兩會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14日 10:36:03
- 2025年01月13日 08:59:10
- 2025年01月13日 08:48:21
- 2025年01月10日 11:03:57
- 2025年01月10日 07:49:39
- 2025年01月10日 07:34:24
- 2025年01月10日 05:51:15
- 2025年01月09日 16:03:57
- 2025年01月09日 09:42:35
- 2025年01月09日 08: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