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 | 倪小鵬:美國中文學校轉型之路在何方?
(東西問)倪小鵬:美國中文學校轉型之路在何方?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電 題:倪小鵬:美國中文學校轉型之路在何方?
中新社記者 徐文欣
中文學校,是海外華裔新生代學習中文、尋根中國文化的重要起點。受復雜國際形勢、新冠肺炎疫情和網絡教育興起等因素影響,美國中文學校的發(fā)展之路正面臨不同挑戰(zhàn)。美國中文學校的發(fā)展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轉型?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會長倪小鵬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對此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從開展簡單的中文教學到建設華人社區(qū)文化,美國中文學校經歷了怎樣的發(fā)展歷程?
倪小鵬:美國中文學校的發(fā)展歷程與中國移民歷史緊密相連。
19世紀中葉,大量華人受“淘金熱”影響前往美國加州,不少人在當地生根繁衍。但當時美國主流社會將華人排斥在外,華人后代無法進入公立學校,適齡學童的教育需求只能在華人社區(qū)解決。19世紀下半葉,美國西部出現了早期的中文學校,如舊金山中華中學校、夏威夷明倫中文學校等。
20世紀中葉,新的僑民,尤其是來自中國香港和臺灣移民前往美國,一批新的中文學校隨之涌現,課程以繁體字為主。
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旅居海外的留學生、移民數量大幅增長。美國社會華人數量也迅速增加,一批教授簡體字的中文學校在90年代后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經濟騰飛和中美商務、學術往來增加,美國各地掀起“中文熱”,中文學校進入快速發(fā)展期,學校人數增加、活動豐富,尋根夏令營、華星書屋贈書、迎春文藝巡回演出等活動備受歡迎。
每到周末,美國各個城市的中文學校都會有華人聚會,用以交流信息,聯(lián)絡感情和開展文體活動,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孩子從這里開始文化尋根之旅。
可以說,至新冠疫情暴發(fā)前,美國的中文學校已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勢。
中新社記者:美國中文學校的發(fā)展現狀如何?受復雜國際形勢和疫情影響,又面臨哪些困境?如何突破困境實現轉型發(fā)展?
倪小鵬:近年來,受中美關系變化、新冠疫情影響及網絡教育興起等因素影響,美國中文學校的發(fā)展進入挑戰(zhàn)期,主要面臨五大挑戰(zhàn)。
第一,各地中文學校注冊人數下降。隨著網絡資源日漸豐富和商業(yè)網教競爭到來,各地中文學校出現生源分流、人均選課數量下降等情況。
第二,課程形式眾口難調,線上線下雙軌教學難度大。為滿足家長不同需求,不少中文學校采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但如何兼顧二者和保證教學效果,多數中文教育者尚未摸索出一條成熟的道路。
第三,社區(qū)活動開展騎虎難下。中文學校承擔著構建華人文化社區(qū)的重任,不少節(jié)慶展出與文化傳播活動都由中文學校舉辦。但學校收入減少,社區(qū)活動的舉辦效果和義工參與積極性都大打折扣。
第四,亞裔生存環(huán)境惡化使中文學校運行受到沖擊。近年來,美國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事件頻發(fā),個別中文學校在租用場地、開展活動等方面受到不少沖擊。
第五,“覺醒”教育缺失。目前,中文學校在華裔歷史、身份認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課程和教學仍存在缺失。
疫情和時局給中文學校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也為其轉型升級提供了方向。
首先,中文學校應盡快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面對商業(yè)網教的競爭,中文學校應增強自身力量,降低運作成本。例如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開發(fā)的易趣識字軟件,中文學校協(xié)會搭好平臺,各地熱心老師收集教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用戶,形成低成本、高收益的項目效應。如能在教案、課件、課程方面共建共享,將有更大的共贏效應。
其次,中文學校需要重新定義教師的技能和培訓。調查發(fā)現,管理人員和教師對網課教學、線上線下互動、數字化轉型具有普遍需求。因此,通過技術手段為教師提供培訓和教學支持,使線上線下教學兼容,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體驗和社區(qū)活動十分重要。
最后,華文教育的目標應得到擴充。當下,中文學校已不能僅僅止步于文字和語言教學。一方面,課程內容既要有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要有本土華人移民的艱苦奮斗經歷;另一方面,學校要做育心、育人、培育社區(qū)的工作,關注華裔新生代心理和認同上的困惑、掙扎,開展立足本地、立足新一代華裔青少年的課程和學校建設。
中新社記者:作為華裔新生代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中文學校應如何幫助、引導華裔青年融入當地社會?
倪小鵬:中文學校不是一個有圍墻的校園,而是一座連接華人社區(qū)和多元社會的橋梁,這是公立學校做不了的事,也是商業(yè)網教無法承擔的責任。
中文學校以社區(qū)為基礎,既幫助華裔新生代與祖籍文化相關聯(lián),又與美國本土學校和社區(qū)建立聯(lián)系。教學過程中,中文學校強調社區(qū)性建設,通過文化推廣讓華裔青少年感受中華語言和文化的影響力。
中文學校并不希望在此學習的孩子脫離主流,而是幫他們更好地融入主流社會,同時彰顯自身特質,如中華文化的“處順境而不驕,處逆境而不餒”“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養(yǎng)浩然正氣,塑造完美人生”等,使他們成為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力量。
過去,建立中文學校是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語言傳承、文化體驗和社區(qū)凝聚的機會,現在這些功能已基本實現。在新階段,中文學校要著重幫助他們提升在多元社會的適應力和影響力。
從教育目標上看,中文學校要從過去傳承中文、保持母語的目標轉向提高中華文化影響力、華裔影響力。比如很多學校開設的領導力課程和華裔歷史教育,就是為了讓華裔子女把中華文化作為優(yōu)勢,將來在主流社會上更成功和更自信自強。
從教學活動上來說,中文學校需要學以致用,讓孩子走出學校,到社區(qū)中做調研,或設計、規(guī)劃服務社區(qū)的項目和活動。中文學校會在春節(jié)、中秋節(jié)組織孩子去社區(qū)中心布展,展覽包括語言、習俗、食物、剪紙等。其他族裔可以一起參與,了解漢語和中華文化。這些活動使華裔青少年在無形中成為文化大使,既增添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也豐富了當地多元文化。
中新社記者:美國華教的發(fā)展歷程中,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等非營利性組織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進一步提升這些組織的積極性,促進海外中文學校更好發(fā)展?
倪小鵬:非營利性組織對中文學校和華人社區(qū)的發(fā)展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這些組織中的義工多數有全職工作,他們利用業(yè)余時間做文化傳承和推廣。
為了提升民間組織的積極性,有兩件事非常重要。
一是愿景建設。非營利性組織的義工熱心奉獻,但不可能憑借行政等級或報酬來激勵每個人,而需要大家理解和認同協(xié)會的初衷:一起促進中華語言和文化教育,促進華裔后代的成長和發(fā)展。只有建立愿景和共識,才能帶著包容心對待每位義工。非營利性組織沒有從上到下的約束力,但愿景的力量很大,可以把大家的能力發(fā)揮出來,勁往一處使。
二是通過組織制度和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環(huán)境。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的規(guī)章制度確定了協(xié)會運作規(guī)范,出現違規(guī)問題時可通過組織制度約束。協(xié)會在文化建設上強調兩點:民主程序和會員服務。例如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換屆選舉和理事會成員的提名、選舉和任期等,都需遵守嚴格的民主程序。
作為自下而上的社區(qū)性、民選的非營利性組織,最重要的是建立契約,讓大家能夠共同遵守和承諾,形成一種信念的力量。之后建立靈活性的工作方案,以適應時代變化和實際情況。有愿景、制度的組織,就有使命感和規(guī)范,大家一起愉快合作,團隊就能更有包容力。(完)
受訪者簡介:
倪小鵬,全美中文學校協(xié)會會長,俄亥俄現代中文學校理事長,曾任俄亥俄現代中文學校校長。主要從事教育領導力、在線教學和教育質量評估等研究。熱心于社區(qū)服務,積極促進中文教學和中國文化傳播,推行教學革新如華裔青少年領導力項目,組織各類社區(qū)活動如中國節(jié)、春節(jié)聯(lián)歡和中秋文化之夜等。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1月15日 10:36:36
- 2025年01月14日 22:45:47
- 2025年01月14日 20:47:21
- 2025年01月14日 13:59:12
- 2025年01月14日 13:53:55
- 2025年01月14日 10:55:22
- 2025年01月14日 09:15:30
- 2025年01月14日 06:22:27
- 2025年01月14日 06:20:19
- 2025年01月13日 17:01:55